刘勋国桃江七中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第二节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刘勋国桃江七中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刘勋国桃江七中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㈠聚落的概念:㈡聚落的分类:㈢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刘勋国桃江七中地形类型: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刘勋国桃江七中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㈠聚落的概念:指人类从事生产和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的集合体,以及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刘勋国桃江七中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㈠聚落的概念:㈡聚落的分类:按性质和规模分城市乡村刘勋国桃江七中一、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㈠聚落的概念:㈡聚落的分类:㈢地形对聚落的影响:不同的地形条件,对聚落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阅读P89教材:比较北方平原和南方山区的聚落差异地区地形规模分布人口北方平原地区南方丘陵山区平坦广阔地形复杂一般较大一般较小团聚型、棋盘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较多聚居的人口较少刘勋国桃江七中1.根据图4-3、4-4,回答问题:P89活动:(1)图43–、44–中,哪一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一个是平原地区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类型形成的主要原因。图43–图44–图4-3是山区聚落,图4-4是平原聚落。山区的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分布相对而言稀疏,规模较小;平原地区的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布局。平原地区地势坦,相对开阔,聚落的分布、规模受地形的限制较小,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大;山区地形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聚落多分布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落分布相对分散,规模较小。刘勋国桃江七中P89活动:2.读P89“丽江古城”材料及图4-5,探究: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古城北面和西面是山地能抵御秋冬西北风,导致冬无严寒;坐落于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根据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夏无酷暑。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充分利用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条件,还利用了河流的有利条件。3.阅读材料(P90)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分布图,探究: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何关系?城镇呈串珠状分布于盆地边缘的山前冲积扇上,各城镇之间有交通线路相连。4.除地形外,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还有哪些?交通、矿产资源、农业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社会经济等。水源、气候、河流自然因素:人文因素:5.举例说明你所在地区聚落分布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刘勋国桃江七中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㈠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㈡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刘勋国桃江七中二、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㈠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㈡地形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刘勋国桃江七中图48–《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图49–《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反映了我国地形大势对交通线路密度的影响。读图并回答问题: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原因?P91活动:第三级阶梯密度最大,第二级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这是因为我国的第三级阶梯海拔较低,多平原和丘陵,因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第二级阶梯海拔多在1000米—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地表起伏较大,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低;第一级阶梯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多冻土、生态脆弱)交通线路最为稀疏。图4-8中国地势三大阶梯图4-92000年中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中国地形中国铁路刘勋国桃江七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的影响P92活动:图4—11山区公路四川省地形复杂,大致上可分两部分:西部是川西高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