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可能出现的状态。2.通过探究了解控制物体浮沉的方法,并能用控制变量法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分析,进一步建立理性的推理。3.通过探究,了解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浮直至漂浮的动态过程,并通过交流与合作总结出物体的浮沉规律。4.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对物体的悬浮条件和漂浮条件进行深入探讨。5.学会应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教学重点:经历探究过程,总结出物体的浮沉规律。教学难点:深入探讨物体的悬浮条件和漂浮条件。器材:硬币、泡沫塑料、橡皮泥、苹果、蜡烛、小玻璃瓶(内有配重物)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新课导入:铁块会沉入水底,用钢铁制造的轮船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而同样用钢铁制造的潜水艇,在水中却能下潜又能上浮?教学程序:【要点梳理】活动1: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猜想: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苹果、蜡烛、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试一试: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上浮的物体有:____________下沉的物体有:____________议一议:怎样使下沉的物体浮起来?怎样使漂浮的物体沉下去?做一做:带着问题继续进行探究。归纳讨论得到:从力的角度可以发现,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___和___的大小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在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减小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___或___。归纳:物体所受的重力__浮力时,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的重力__浮力时,物体上浮;当上浮的物体部分露出液面后,若物体所受的重力__浮力时,物体漂浮,这就是物体的浮沉条件。物体全部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为F浮当F浮____G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当F浮____G物体悬浮。当F浮____G物体下沉,最终沉底。物体漂浮时所受的浮力F浮__G。推导结论:ρ物____ρ液,物体上浮,最终漂浮ρ物____ρ液,物体悬浮ρ物____ρ液,物体下沉,最终沉底活动2:潜水艇的浮于沉潜水艇的两侧有____,通过向船舱中充水或从水舱中向外排水来改变_____实现上浮或下沉的。在水下,当F浮=G时,潜水艇可____在水中。此时,若向水舱中充水,则潜水艇的自重____,F浮___G,潜水艇将____。若将水舱中的水排出,则潜水艇的自重____,F浮___G,潜水艇将____。【课堂操练】1.一艘潜水艇由距离海面150m升至距离海面30m处,潜水艇所受的浮力____,现在潜水艇由东海潜入长江某港口,在此过程中,潜水艇所受的浮力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将一小石块和小木块抛入一杯水中,结果发现木块浮在水面上,而石块却沉入水中,.就此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二次备课:A.木块受到浮力,石块不受浮力B.石块沉入水中,所受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C.木块受到的浮力一定大于石块所受的浮力D.木块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3.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会发生变化的是()A.船的重力B.船排开液体的体积C.船受到的浮力D.船排开液体的重力4.质量为8.9kg的铜块,分别放入水和水银中,求铜块静止时受到的浮力?(g=10N/kg,ρ铜=8.9×103kg/m3)【课后盘点】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将一实心铁块放在水中,则铁块将____,最终____。木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将一木块压入水中,松开手后,木块将____,最后将____。一物体在某种盐水中悬浮则能说明盐水的密度和该物体的密度是____(相等、不相等)。如果将该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再放在水中,则大块物体将___,小块物体将____。2.一个物体所受的重力为10N,将其全部浸没在水中时,所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为20N,此时它所受的浮力为_____N,放手后物体将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静止后受到的浮力为____N。3.如图所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当F浮>G物时,物体在水中将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