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自主学习山西省潞城市城关联校姜荣敏进入小学高年级阶段,孩子们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多年的小学高年级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创设问题情境、探究自主学习的方法。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呢?我采用了以下方法:一、从课题入手创设问题情境课题是创设情境的一个着眼点,为此,语文阅读教学中,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起点,也是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我在教学《猎人海猎布》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几纷纷举手提出问题:有的说:“我想知道课文写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猎人海猎布做什么事?”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告诉读者什么?”有的说:“我想知道作者写这篇课文想表达什么思想?”看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我用激励的口吻对学生说:“同学们有探究精神,那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课文吧!”学生有了想解决的问题,就会仔细读书,认真思考。经过学习,学生纷纷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学习,知道了我刚才提出的问题,这篇课文是写……”,有的学生说:“老师,我通过读书,不仅解决了我自己提出的问题,还知道某某同学提出的问题,……”以上的教学,我深刻地体会到以往的教学,课堂上的问题是教师提出来的。老师的提问都是按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自己的思路和意愿来设计的,在这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失去了提问的权利,也失去了质疑和深层次思考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发现问题、决问题的能力。为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提问,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学生学习的气氛很浓厚,积极性很高,使学生能自主探究学习。二、从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是成功运用情境教学策略的基础。根据教学内容,把教学策略具体化是实施好情境教学的关键。1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我根据第一自然段讲“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来悼念他“这个内容,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同学们,当你看无数个花圈、无数对挽联、大人、学生、老人,各界人士都来悼念鲁迅先生这样的情境,此时此刻,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为了探究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这样的一个问题,并积极地去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这不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了吗?三、从课文表达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再见了,亲人》时,学生在感悟到中朝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时,我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又给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又想知道什么呢?”生:老师,我想知道朝鲜人民在送中国人民志愿军时为什么依依不舍?生:老师,我知道这个问题,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所以,朝鲜人民舍不得离开中国人民志愿军。(我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读书解决问题。)师:文中什么地方知道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有着深厚的情谊的呢?学生通过读书,都能在课文中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朝鲜人民作出了许多事情,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朝鲜人民也为中国志愿军做许多事,也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此,他们的情谊是无法比拟的。四、抓住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炼的关键词句,是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的关键。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锻炼。《李时珍》反映了李时珍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不怕辛苦的精神。文中写到:“李时珍不怕山高路远,不怕严寒酷暑,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他走了上万里路,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还亲口品尝了许多药材,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一段话中,用了“走遍、上万、千百、亲口品尝”针对这一系列的词语,我引导学生提问:“同学们,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就提出以下问题:“李时珍走了那么地方,拜访那么多的乡亲,需要多少时间2呢?”“李时珍亲口品尝药材,他不怕药材有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