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而治:做一个“偷懒”的班主任连云港市赣榆区夹山中心小学苏春梅【内容摘要】集智慧于一身的诸葛亮,事必躬亲,到后来还是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他一死整个蜀国就失去了大脑,导致最终走向灭亡。而“一无所长”的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管钱粮不如萧何,但由于他懂得放权、用人和培养人,所以得了天下。这就是“事必躬亲”和“无为而治”两种管理的典型例子其实在我们小学的班级管理中也存在这样的两种管理模式。【关键词】教育管理管理策略无为而治管理理念集智慧于一身的诸葛亮,事必躬亲,到后来还是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他一死整个蜀国就失去了大脑,导致最终走向灭亡。而“一无所长”的刘邦,文不如张良,武不如韩信,管钱粮不如萧何,但由于他懂得放权、用人和培养人,所以得了天下。这就是“事必躬亲”和“无为而治”两种管理的典型例子。其实在我们小学的班级管理中也存在这样的两种管理模式。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学校工作推进中的中坚力量许许多多细碎的事情都要班主任去做,去处理。而学生们也总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老师在时一个样子,不在时又是一个样子。怎样才能让学生们做到无为而治呢?下面我就从班级自主管理方面谈谈我的一些简单的做法。在我们的学校班级管理过程中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是“保姆型”,其侧重点在于班级建设初期、班主任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如“窗台怎么没人擦啊?卫生区有废纸,今天谁值-1-日啊”“你的作业怎么又没有交啊?”“你的红领巾怎么又没有带啊?今天你又被扣分啦!上课又睡觉”,“今天怎么又和同学打架了?”每天象热锅上的蚂蚁不断重复地忙碌,这就是“保姆型”班主任每天工作的写照。另一种是“导师型”或可以称之为“偷懒型”,每天上着课,心理很塌实。因为很少接到任课老师的诉求以及学生处的扣分和违纪情况。当然“保姆型”班主任也是一个必要阶段,一个“偷懒型”班主任也要经历从“保姆型”到“偷懒型”转变。在接触现在的班级之初就经历了“保姆型”向“偷懒型”转变的情况,应该说感触彼多,下面讲讲班级管理中的体会:一、“保姆型”的必要阶段新接任班级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了解每一个学生优势,不足,并加以规范,为今后开展的引导工作打基础,在班委能力不足的前提下,应在树立班主任威信、让学生在信服的基础上予以班级日常严格管理,使学生意识到班规、校规、以及学校要求同自身成长,立足社会之间的必要联系。如在一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小学时,“保姆型”是一个必要的阶段,这时候的学生还不知道班集体的概念,还不能自主管理班级。但班主任可以初步开始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让学生有集体的概念,为下一步升级为“偷懒型”班主任做好铺垫。我在接到一个新-2-的班级,特别是一年级的的时候,首先从班级卫生、学习、常规管理方面制定了适合班级学生的班级制度。当然,一年级的班级制度要制定的简短,容易让学生记住。并为每个学生分配了值日任务,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当成班集体的一份子,并逐步让学生有集体荣誉感。二、“偷懒型”班主任工作的特点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还应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班主任的作用关健是引导、是指路人,方向指明了、下面该怎样走就应该交给“主体”自己了,如果在指明了方向以后还要代替他们走完剩下的路,那么主体和主导也就不在存在区别了,学生进入社会、企业也就难以立足。“主导”要促进“主体”的发展,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成长、成熟、不断开展主体自己的潜在的积极因素,只有这样“主导”才能真正成为在教育中完成“主体”顺利过渡,成为使学生立足社会的桥梁。应该说做个处处“偷懒”的班主任比忙的团团转的班主任效果更好。别说是不负责任,那可是工夫都花在平时了,不负责任的班主任是可恶的,而整天为班级工作而忙得焦头烂额的班主任又有点可悲。那么如何来当一个民主、有效而轻松的班主任呢?答案就是——“无为而治”。其实“无为而治”不是放手不管,更不是处处死盯狠抓,最根本的是把班主任手中的-3-权利放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治、自管,不仅可以大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