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上好小学美术课【摘要】经常有其他学科的老师羡慕地对我说:“你们美术课最好上了,不用从头讲到尾,学生兴趣自然有,上课轻松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让每一节美术课轻松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这个美术老师的造诣可不一般了。美术课要想上好,还真不是那么容易,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堂的情景创设、环节安排、个性辅导、多样评价以及课后的反思等等一样都不可少,都需要美术老师下工夫来思考、推敲。【关键词】突破互动创新《美术课程标准》提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五,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应该说,课程改革给美术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仅停留在过去的以学习美术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质的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需要美术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养、人文素养。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美术课称得上好?怎样上好小学美术课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思考一:美术课前的准备美术课的准备绝不仅仅是教具的准备,它要有更广泛的内容。比如在《迷彩服》这一课里,教具收集大量图片,制作几件动物的迷彩服。除了有形的课堂资源的准备之外,更要准备的是老师多方面的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得靠老师长期的积累。思考二:美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当然是重点,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这里我想谈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和引导儿童自由创作可能会出现的无序性的矛盾。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课的保证,这是大多数教师认可的原则。但有些类型的美术课往往不需要孩子规规矩矩端端正正地作业,比如一些手工课,需要几个儿童合作完成,小朋友凑在一起难免会各抒己见,不会像成人那样有克制力,这样势必造成纪律不好。还有一些绘画课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加入了游戏、舞蹈等活泼的形式,课堂也会显得杂乱,问题是这样形式上的“乱”并非无效。国外的老师在上美术课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们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创作,可以画在桌子上,可以“乱涂乱画”。而学校要求课堂必须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齐往往会抹杀孩子的个性,限制孩子的创造性。怎样兼顾呢?那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纵,也不压制。思考三:美术作业的评价大人看孩子的画往往摇头,画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殊不知,儿童绘画贵在无序、天然童真,去雕饰的浪漫稚拙,而且个性鲜明,想象力丰富。有的孩子喜欢色彩,有的孩子画画喜欢用线条。还有的孩子只喜欢画抽象的形状。所以对于儿童画的批改、评价应该有多重的标准,要善于发现儿童画中闪光的东西。而且,孩子还小,在此之前他们没有过多的去了解画画的方法,因此基础有点薄弱。所以,就不能用我们平时画画的方式去教育他们,这样小孩子就难以在较为宽裕的时间内去接受这些内容。课程标准是新的,儿童是新的,在教学中肯定会有更多的新问题新现象新思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确实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思考四、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的互动。要将一堂美术课上的成功,课堂氛围是很重要的,那就必须和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愉快的交流、沟通。要实现好的师生互动,首先要对教材和教学对象进行充分的课前分析,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发展性内容,分析学生的基本情况,只有有了这个坚实的基础,课上的学生活动部分才不会尴尬,教师的课堂教学也不会只有教师一个人在讲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比如在《艺术品的收藏与拍卖》一课中,授课教师在不了解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试图引导学生说出艺术品的含义,而学生由于没有任何关于收藏品的生活经验,只能是反应平淡。恰当、灵活的教学方法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关键。教师应根据美术课课型特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要有审美性、趣味性、直观性,要富有启发性,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思考五、实现美术教学新突破。随着现代化技术装备的发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