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农场中学教师备课专用纸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执教:徐淑萍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阅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句,提高文言文解读能力;体会晏婴机智的辩才,学习他热爱国家从容应对的谈吐机智。2、过程与方法读、背课文,积累文言文的解读能力;学习晏婴在外交场合从容对答,不辱使命,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不卑不亢的处世态度,学习从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回自我。学习重点1.课文读读背背;文言实词和虚词;人物形象和情节分析。2.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词序;古今词义的差异。学习难点1.对文中所出现的诸如“其实”“坐”“病”“请”等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语的理解。2.晏子反驳楚王时所表现出来的高超的语言艺术。方法指导(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时,注意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文言文单音词多,现代汉语双音词多。翻译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把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可译为“将要出使楚国”。(2)注意比较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用这样的意项。“其实味不同”中的“其实”,是代词“其”(它们)和名词“实”(果实)的连用。现代汉语中的“其实”,通常是个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相当于“实际上”(承上文而含转折)。(3)注意通假字。通假,也叫“通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本字。如本课中的“曷”(同“何”)“熙”(同“嬉”),就是通假字。古书多用通假字,多掌握一些通假字,对阅读文言文大有益处。(4)注意了解词类活用。“齐人固善盗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的“善”本为形容词,在课文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善于、擅长。(5)注意文言句式的一些特点,但不要拘泥于术语、概念。如:判断句:“晏婴,齐之习辞者也”,“圣人非所与熙也”,两句的判断格式为“……也”。前者是肯定判断,后者是否定判断。倒装句(宾语前置):“何以也”,“曷为者也”,“何坐”,这三句都是疑问句,疑问代词“何”分别作介词“以”、动词“为”“坐”的宾语,前置。固定格式:“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表示推测反问语气,意思是“莫非……吗”“难道……吗”。(6)对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要学会积累、归类、比较。如“燕子将使楚”“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两句中“使”的意思就大不相同,前者意思是出使,后者意思是使得。积累、归类、比较法对学习文言文大有裨益。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个性调整1南通农场中学教师备课专用纸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上册执教:徐淑萍一、导入新课: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机智善辩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今天我讲一个关于“马路”的故事,一个外国人问我们的周恩来总理,说你们为什么称人走的路为马路?总理答道:因为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章,去感受一下智慧不可战胜的力量,这就是《晏子使楚》1、抽生谈对题目的理解2、谈对晏子的认识注意:子是古代人们对有贡献的男子的尊称。二、检查预习完成活动单知识积累1、2、3三、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的同时对疑难字词注上拼音。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读课文,注意断句。3、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朗诵课文,其他小组认真听并指出问题。4、全体朗读课文。5、粗略读懂课文,理清故事大意,小组为单位分析以下问题。①、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将要如何对待他?为什么?②、面对楚王的挑衅,晏子又是如何处理的?③、谈谈你对晏子和楚王的印象。四、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借助各种工具书,翻译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内容二、小组活动,理解感悟(1)凭借自己以往的学习经验,推测文句的意思。(2)对照课文注释,重新阅读,边读边用笔标出不理解的词句。(3)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词和现在的用法不同或难以理解,画上圈,尝试利用工具书并借助注释,把解释写在下面,并与同学讨论。1、补充解释习辞:善于辞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以:用。为其来也:王引之《经传释词》:“为其来也,言‘于其来也’。”何坐:犯什么罪。避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