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丝竹流韵》主备人:李骏教学内容:1.听《欢乐歌》《卜算子·咏梅》2.唱《水乡外婆桥》、《故苏风光》教学目标:1.学生能主动参与音乐活动,能从音乐中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知道音乐来源于生活。2.在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地表现出四四拍、四二拍等节拍的特点。3.能积极、有序地参与音乐表演,表演大胆、投入。教学重点: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难点:积极、有序地参与音乐表演。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课时安排:四课时复备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复备1、听:《欢乐歌》、《卜算子·咏梅》2、动:露一手——认识“江南丝竹”中的演奏乐器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欢乐歌》、《卜算子·咏梅》、,领略江南风情,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知识。2、感受民间戏曲与歌曲的完美结合,初步了解昆曲和苏州评弹这两种地方曲艺,激发学生对家乡江南悠久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征。教具准备:课件、多媒体、乐器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新授1、欣赏《欢乐歌》(1)听乐曲,了解乐曲的情绪(2)乐曲由那些乐器演奏(3)介绍江南丝竹(4)了解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在不同情绪的地方举手表示(5)再听,跟随音乐轻声哼唱2、欣赏《卜算子·咏梅》(1)初听,熟悉乐曲(2)简介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与弹词的总称,产生于苏州,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3)介绍昆曲(4)再听,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三、露一手1、学生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乐器:笛子、二胡、琵琶2、学生演奏乐器3、提示学生课后收集江南丝竹和苏州评弹的乐曲与大家分享。四、小结教学反思:本堂课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教学环节科学有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参与积极性非常高。不足之处“载歌载舞”环节由于未事先进行场地调整导致学生舞动不舒展,这些都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欢乐歌》是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之一。乐曲的旋律流畅明快、起伏多姿,结构富有层次。表达了人们在节日里无比欢乐的心情。乐曲采用将“母曲”放慢加花变奏的手法发展而成。乐曲采用“倒装变奏曲式”,结构为a1a2a。a1乐段给人以优美抒情、典雅明朗的形象。a2乐段加入了欢快活泼的因素。母曲乐段是全曲的高潮,其情绪喜庆热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学唱《姑苏风光》2、拓展:欣赏《天涯歌女》《苏州好风光》复备教学目标:1、能用委婉的声音来演唱,对苏州评弹这种曲艺形式有了解。2、通过拓展,了解民歌方言在歌曲中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教学难点:歌曲演唱时的一字多音,以及情绪的把握教学重点:一字多音的教唱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一、导入1、播放用方言演唱的歌曲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听了好多用方言演唱的民歌,你们记得吗?生:四年级的《采茶舞曲》五年级的《杨柳青》师:你们知道这两首歌曲是用哪的方言来唱的吗?(生答)师:《杨柳青》是扬州方言来演唱的,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首,我们来听一听,你能听出是哪儿的方言吗?(教师范唱《姑苏风光》)师:同学们你们听出是哪的方言了吗?生:苏州师:对了这就是我们的江南水乡——苏州。苏州话说起来就像在唱歌一样,特别的好听。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这古都苏州,走进苏州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如诗一般如画一般的苏州。二、新授1、初听音乐,了解演唱形式和情绪。2、歌曲是属于民歌中的哪一种呢?介绍民歌的种类,生回答3、介绍歌曲4、复听,学生说说为什么这首歌唱起来能像江南流水清流顺畅又轻游慢转?5、学生跟琴唱6、歌曲重点:一字多音、附点节奏、前倚音7、再唱,注意表情,加入感情8、分组唱、男女生分唱、个别唱9、跟音乐唱,尝试用方言演唱10、完整演唱三、拓展1、欣赏《天涯歌女》,评弹《苏州好风光》2、生说说与歌曲相同与不同师:《天涯歌女》是中国电影中的一首歌曲,是一首创作歌曲,歌曲的前一分钟几乎和《姑苏风光》与《姑苏好风光》一样,足见评弹也好、民歌也罢,江南韵味的吴地曲艺,就是《天涯歌女》的摇篮。四、小结这首《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整个套曲是由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