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介绍奥林匹克运动会。(奥运会)奥运会是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因古代希腊人常在奥林匹克举行体育竞技,1894年的国际体育大会决定把世界性的综合运动会叫做奥林匹克运动会。第一届于896年在希腊雅典举行,以后每四年一次,在会员国的某个城市举行。解释下列词语。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赤字:指经济活动中支出多于收入的差额数字。簿记上登记这种数目时,用红笔书写。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魅力: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陈述发言》李岚清,1932年5月生,195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1997年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一(第1~3段),运用字数和句式大致相同的句子,组成排比句,表达了中国政府对申奥的立场、态度和承诺。1、学生朗读课文,概括各段大意。二(第4~5段),作关于奥运经费的保证,并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三(第6段)表达对世界客人的热烈欢迎第一段:立场态度郑重:“再次确认”立场不可动摇:“坚定支持”第二段:态度“尊重”—“赞赏”—“制定”第三段:承诺承诺的周延性:“所有”承诺的可靠保证:“一切努力”在意思上逐段深入,由宏观到微观,由抽象到具体;在形式上句式大致相似,构成段的排比,铿锵有力,很有说服力概括中心意思本文陈述了中国政府坚定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立场和实现诺言的态度,对经费问题作出了保证,并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热切期望。《何振梁先生陈述发言》1929年生,浙江上虞人,1955年到国家体委搞国际联络工作。1981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并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文中第一段“一种决定”指的是什么?把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荣誉授予北京。2.“我一直梦想着将奥运会带回北京”一句话中“奥运会”能否换成“奥运精神”,为什么?不能,本文陈述的目的是申办2008年奥运会,而奥运精神在中国早已存在。当堂训练:阅读第二篇短文,回答问题。3、作者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是什么?3、作者是一位老资格的职业体育人士,反复陈述奥运会在北京举办的重要意义:“你们今天这个决定将通过运动促进世界和中国的友谊。从而使全人类受益”,“让我的同胞们在我的祖国体验奥林匹克梦想永恒的魅力”,“今天您所传递的信息也许将意味着一个全球团结新时代的开始”,“7年后的北京,一定会让你们为今天的决定而自豪”。几乎每一段结尾都陈述了奥运会选择北京的意义,由于出于一位德高望重的职业体育人士之口,有着很高的可信度,听者无不为之折服。本文以资深职业人士的身份,恳切表达了希望在中国举办奥运会的热切愿望,并诚挚阐述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重要意义。概括中心意思探究活动1、李岗清副总理、何振梁先生各以什么身份作陈述发言的,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相称吗?李岚清副总理以中国政府代表身份发言,何振梁先生以职业体育人士身份发言。他们陈述的重点内容与他们的身份都很相称。2、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你觉得中国在哪些方面会深深打动打动奥委会成员?综观两篇陈述发言,中国政府对申办奥运会的坚决支持和尽力实现承诺的态度,对奥运盈余或发生赤字的处理,中国人民的热切期望等,都会深深打动奥委会成员。浓郁的文化氛围表现在:引用先圣孔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言,表达对世界客人的欢迎;何振梁现身说法,结合自身经历,表达中国人民对奥运梦的始终不渝的追。浓郁的文化氛围可强化中国申办奥运会的文化色彩,让更多的奥委会成员认可。3、两篇陈述发言都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这表现在哪些地方?你觉得这对加强陈述效果有什么好处?这两篇北京申奥陈述发言表达了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希望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举办的强烈渴望,诚恳的态度,恳切的言辞获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并使北京申奥获得了成功。设想一下,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中学生代表作陈述发言,你该说些什么?写出来,讲给同学听听,大家试试。迁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