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组合类课文《成语故事》教学策略教材简析:这篇课文主要由三个成语故事组成。成语故事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儿童阅读。让学生明白成语故事中包括的深刻道理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学时注意:要加强朗读训练;要引到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感受成语故事中的形象,理解故事作包括的意思。教学策略:(一)一线串珠:通过阅读,找到三个成语故事的共同点——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二)比照阅读:通过阅读比照,弄懂成语故事的寓意、表达方式等特点(三)举一反三:在教师引领学习第一个故事的基础上,感悟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后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11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重点: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难点:引导学生感受成语中的人物形象,从形象中感受到寓意。对策:给学生充沛自读课文的时间。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二、初读指导1.学生自读课文。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请大家读课文。(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方法记住字音、字形。(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3.检查自学情况。(l)出示生字词。(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楚”、“戳”是翘舌音;“僧”、“腮”是平舌音;“滥”、“禄”是边音;“竽”是第二声,不能读成第三声。(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夸口:说大话。拆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身的腮帮,再鼓鼓腮帮)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三、指导书写四、安排作业1.用钢笔描红、临写。2.誊写生字词语(习字册)。(时间允许的话,学完第一则成语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资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教学重点、难点和对策:重点:弄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难点:明白成语故事中包括着的深刻道理。对策:给予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成语学习的探究之中。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词1、词语。2、填字成词。自相()盾画龙点()()()充数张口()舌二、精读《自相矛盾》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2、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指名朗读,学生评议。“张口结舌”是什么意思?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3、联系实际说说自身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三、自学《滥竿充数》《画龙点睛》1、让学生自身阅读这则成语故事,想想:自身读了以后会有什么想法?2、学完之后,请学生交流收获。相机讨论:(1)张僧繇画龙为什么不点睛?(2)后来问什么又给龙点上眼睛?(3)结果怎样?(4)交流、朗读:描写点睛前龙的逼真形态的语句。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而去的句子。(5)自由朗读。体会张僧繇画龙技艺的高超。(6)考虑:张僧繇画的龙真的腾空而去,游客会说些什么呢?(在想象讨论中,说话训练中领悟故事的寓意)3、再读课文。读出感情变化。奇怪——不信——佩服四、背诵课文。五、作业。1、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2、背诵《画龙点睛》3、寻找其他的成语故事,准备下次交流。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能具体说说“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形象地感知寓意。2、交流其他的一些成语故事,并且谈谈自身的感受。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