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常考易错点扫描(人教八年级物理2014年1-2月)江苏省海安县白甸中学(226682)王梅军(请以我朋友名字“王正军”名字发表)邮箱:habdzxwmj@163.com手机013862722339力是初中物理知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物理量,而“力”这一章概念较抽象、联系又紧密。不少同学在运用力的知识解答生活中力的相关问题时,常常会出现许多错误。易错点一:对“力的产生”的认识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部分同学误认为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其实,产生力的作用必须有两个物体: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2.发生力的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是接触的也可以是不接触的。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容易错误地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才可能产生力的作用。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不会发生力的作用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C.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不一定存在着施力物体D.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存在着受力物体错解:B、C错因分析:错选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力的概念,误认为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会发生力的作用,并且误认为力可以凭空产生。正解:当物体与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既可以相互接触,如小孩用力去推墙;也可以相互间不接触,如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因受地球作用而有重力,因此选项A、B的说法都是错误的。由于力不可能凭空产生,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则选项C的说法是错误的。故正确选项为D。正确答案:D易错点二: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1.力作用到物体上能使物体产生两种效果:一是可以使物体的发生形变;二是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容易错误地理解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一定既发生形变,又同时运动状态也发生改变。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物体形状的改变包括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改变。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容易错误地将“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只是指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的变化。例2图1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图乙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错解:形状发生改变运动状态发生改变错因分析:错解原因是部分同学不能正确判断图甲、乙中足球和气球在力的作用下主要发生的是运动状态的改变,还是形状的改变。正解:认真观察图甲中所给的情景,左侧运动员用脚将足球踢向右,右侧运动员用头将足球顶向球门,守门员跃起将足球接在手中。在这一过程中,足球受到力的作用,足球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在改变。在图乙所给的情景中,人手用力抓气球,气球的形状由凸变凹,即发生了形变。正确答案: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形状发生改变易错点三:作力的示意图1.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都表示出来甲乙图1的方法。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定性地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部分同学在作力的示意图时容易错误的将箭头遗漏或将箭头画反。2.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根据力的大小大致确定线段的长度(即在同一图中,画几个力的示意图,线段长短应和力的大小一致,力大的线段就要长些),并在线段的末端画出箭头表示力的方向。若力的方向与水平或竖直方向有夹角时,还要用(虚)线表示水平面或竖直面,并标出角度的大小。部分同学在同一图中作几个力的示意图时容易不注意线段的长短要与力的大小相对应。例3(2013年郴州市)如图2所示,用一根细线拴住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请画出此时橡皮受力的示意图。错解:橡皮受力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错因分析:错解原因是部分同学漏画了橡皮受到细线的拉力,想当然的认为重力G的方向沿圆周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正解: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过程中,受到细线的拉力和重力的作用。正确画出重力的示意图,就要正确画出重力的三要素,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是先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要注意重力的作用点一般是画在物体的重心上,即图4中的橡皮的中心。第二、是沿重力的方向定力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