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学实录授课地点:呼兰三中授课教师:汪泽汉师:在我国文学史上,东晋时期有一位大诗人,他厌倦官场生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追求反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这位诗人是谁呢?生:陶渊明。师:陶渊明又叫陶潜,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他的一篇辞赋《归去来兮辞》。板书课题师:课前让同学们预习了,那么谁来解释一下本文的题目。生:“归去来兮”意思是“回去吧”。来,助词,无义。辞,文体名。师:从这个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辞官归隐的文章,那么在学习新课之前,同学们了解一下本文的学习目标。生(读屏幕文字):1、掌握基本文言词语,诵读课文。2、体悟作者情感,感悟作者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师:本文是要求背诵的文章,诵的前提是读,下面老师给大家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注意字音、句读。(师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师:诵读是很好的读书方式,读课文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思考,边读边体味,读中辨析,读中融会贯通。下面同学们就带着感情齐读一下课文。生齐读文章师:陶渊明在《饮酒》中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下面我们就来诵读分析这篇文章,领略其中的美妙之处。师:课文开篇就交代了“归去来兮”,点明要归隐,那么同学们看第一段,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辞官归隐呢?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生: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知可追。师:你觉得作者说这些话时饱含着什么样的感情呢?生:怨恨,责备自己。师板书:自怨自责。师:陶渊明当官还自责,他真是个怪人,做官有什么不好呢?许多人喜欢做官,为什么陶渊明不愿意,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下面我们看陶渊明在《序》中是怎样说的。生读屏幕文字.师:从这段文字看,我们注意两点,找同学读一下。学生齐读:1、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2、陶渊明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是在“一心处两端”的情状之中,时官时隐,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师:看来,陶渊明性本自然,官场腐败违背他做官的志愿,因而他决定辞官,而且这种态度很坚决,那么同学们再看第一段,哪句话表明作者坚决态度的?读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生:胡不归?语气应豪迈,坚定。师:同学们齐读体会一下。师:陶渊明向往的田园生活是质朴的,恬静的,那么,课文下面用几段写作者辞官后田园生活的?生:二、三自然段。师:下面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二、三段,将课前找出的难句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交给老师。生开始讨论,做得很好。师:注意这两段文字中,“引、策、行”这三个字是一词多义,掌握一词多义,对于文言文阅读很关键,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例句。师:同学们读了二、三段,这两段记叙了作者辞官归隐的一些事,那么作者叙事的线索是怎样的?找同学来回答。生:先是写作者在途中,接着写在家中,接着写到园中,最后写外出田中。生:这两段作者由途中写到田园生活外出中,描绘了一个广阔和美,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师:同学回答的很好,那么写景同时,也饱含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这是什么样的感情?生:愉快、闲适、安乐。师板书:自安自乐师: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情感,所以我们在读这两段时,应该用轻松、欢快地语调读。下面齐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田园生活是率真的,自然的,确实不同于官场的龌龊,作者看来,在官场上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一种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因此,只有回归大自然才是生命的正途,正因这样,作者在文章结尾透露了自己对人生与宇宙的一种透悟下面找同学翻译四自然段。学生两名翻译课文。师:这一段饱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读后感觉怎么样?生1:本段“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含有悲观思想,这让人觉得诗人的真实情怀,一味写田园生活的优美恬淡给人一种做作的虚假姿态,陶渊明依他的本性是不会做秀的。生2:本段能看出消极的思想,但诗人归隐田园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苦难的加剧,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生3:诗人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