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案如皋市实验初中教学内容初识Excel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熟悉其界面组成。(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协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3.情感目标技术只有与社会生活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人们服务。重点难点重点:(1)对Excel功能及基本概念的理解。(2)工作簿的基本操作、数据的修改。难点:知识的融会贯通。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与小组协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情境导入师:出示一张用word完成的表格,其总计一列待求,演示用word求和的过程。生:很麻烦。师:介绍一种新的软件Excel,它的数据运算功能非常的强大,演示Excel中求和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其速度及准确性。二、自主学习任务一:打开Excel,结合课本上Excel的界面图,认识其窗口的组成。学生自学。自学反馈。-1-(七)年级(信息技术)学科教案如皋市实验初中三、任务驱动。任务二:学习“Excel的基本概念”。(自主)思考:(合作)1、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之间的关系;2、工作表标签的默认名能否更改?如何更改?3、工作表的行和列分别是怎样编号的?4、一个工作表中最多有多少行、多少列?5、单元格是如何命名的?它的名称在界面上是否有显示?更改后的结果如何?6、如何快速选中工作表右下角的一个单元格?7、一个工作簿所包含的工作表数是否固定?(学生助学,教师导学)小组提出疑难,其他组提供解决的方法。教师对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类。四、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五、课堂小结。今天,是我们第一次与Excel碰面,我们不仅体验了其强大的运算功能、了解了其界面结构,还对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对象进行了研究,这是我们在Excel的学习中迈开的第一步,也是另一个新的起点,下节课我们将在这个起点上继续前进。教学反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