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教手段拨动学生的情感音弦访仙中心校巢红方“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情感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都是作者用深厚感情反映生活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学中若能挖掘这些情感因素,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拨动学生的情感音弦,就能优化多种阅读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一、运用电教,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感受教材所描绘的情景是产生情感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受年龄、生活阅历的限制,往往会对教材中的一些景、物、事不易理解和接受。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实际,运用电教手段(特别是可以连网的多媒体),再现或创设教材所描绘的情景,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使语言文字转化为学生的感知对象,能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课堂情境中,使学生触摸到作者在字里行间的感情脉搏,情感由此得到激发,与作者产生共鸣,同时也为为突破教学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如有教师在教学三年级《望庐山瀑布》一诗,李白以浪漫夸张的大手笔,描绘了庐山瀑布新奇、壮美的景色,读来拍手叫绝,令人神往。但对于地处平原地区,少见山水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只凭寥寥几个字,是很难理解作者的描述,更不要说对作者情感的体会了教学过程中,这位教师用多媒体播放了不同角度的庐山瀑布:有瀑布远景的“遥看瀑布挂前川”,有瀑布近景的“飞流直下三千尺”,具体形象地展示了庐山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壮丽的生动画面同时结合配乐朗读,学生从这生动的情境中体会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获得了自豪愉悦的情感体验,对于这首诗的理解体会,自然也就水到渠成。另外如教学《詹天佑》一课,詹天佑创造的“中部凿井法”、“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我采用了先由学生思考尝试,然后多媒体演示情景的方法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由衷地产生了对詹天佑的敬佩、赞美之情。二、运用电教,把握内含,深化情感。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它的产生往往伴随于对事物的认识过程中,对事物认识越深感情越真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运用电教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当学生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后,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往往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深化,从而使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如教学《长征》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回忆曾学过有关长征的文章,《倔强的小红军》、《丰碑》、《飞夺泸定桥》等内容,然后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红军翻越漫天飞雪的大雪山情景,红军夺取泸定桥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使学生对红军征服万水千山的艰难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最后,播放歌曲《长征》,学生从那雄浑、激昂的乐曲声中,体会到了红军那种藐视一切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这种情感伴随着画面、音乐深入内心,情感得到了深化。三、运用电教,多维互动,升华情感。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的各种因素,如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教材的文字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可以更好的发挥多维教育(阅读、欣赏、审美教育等)的作用。例如有教师在教《登鹳雀楼》这首五言绝句时,使用多媒体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一幅壮美的大自然画面:太阳正沿着远处层层山峦落下,霞光,高山,大河,一远一近,有静有动,壮丽多娇。这画面既有利于把学生引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诗情画意之中,又有利于引起他们的联想,领会“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所蕴含的哲理同时,使学生领略到祖国山河的壮美,受到美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只要能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音弦与教师、与作者的情感和谐一致,从而优化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