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结》导学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整体框架。2、探讨文章揭示的“乡土情结”的内涵、形成和发展。3、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的含义和作用。重点难点:文章的框架和“乡土情结”的丰富内涵。自学引导:一、知识链接1、柯灵(1909.2.15—2000.6.12)原名高季琳,原籍浙江绍兴,生于广州。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1926年在上海《妇女杂志》发表叙事诗《织布的女人》而步入文坛。1941年与师陀合作根据高尔基的话剧《底层》改编成话剧剧本《夜店》(后改编成电影),有广泛影响。1948年到香港《文汇报》工作。1949年回到上海,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上海电影剧本创作所所长、上海电影艺术研究所所长、《大众电影》主编、上海作协书记处书记、上海影协常务副主席等职。2、濠梁之辩:(文言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二、自学思考1、给下列词语注音并解释:酒阑灯灺侘傺铩羽而归功败垂成低徊方兴未艾休戚相关翘首含辛茹苦2、赏读下列古诗词:留别王维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菩萨蛮韦庄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3、什么是“乡土情结”?作者是如何归纳出这种情结的?4、“乡土情结”是如何产生的?导致人们离乡的原因有哪些?“乡土情结”的民族心理是什么?作者叙述了哪些事件加以说明的?5、现在交通和通信如此发达,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乡土情结”?6、认真阅读文中引用的诗词,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三、问题记录把你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记录下来并和同学交流。四、思维延伸你认为这篇文章所说的“乡土情结”中的“乡土”内涵有哪些含义?课堂流程:一、自学寻疑1、朗读课文,感知作者的写作思路:老师范读,学生默读、批注。2、学生研读课文,发现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并作记录。二、讨论释疑小组讨论,交流学习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三、展示聚疑各小组围绕自学提纲,展示讨论成果,提出疑难。四、精讲决疑1、引导学生整理文章的框架结构:[(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谈论“乡土情节”的?[含义、成因、变化](2)试概括各部分内容:随时随地想到故乡(时空)含义家乡在身心打下的烙印成因1乡土情结个人原因人们离开家乡的原因社会原因成因2乡土情结的民族心理成因3新时代的乡土情结变化2、分析引用诗歌的作用(1)学生找出文中不能理解的诗句句,并试作解析。(2)根据文段内容,判断这些诗句在文中的作用。①P57:思乡情结在辽阔的空间和悠邈的时间上都不会褪色。②P58-59:游子在外的遭遇和牵挂。③P60:依恋故乡的情绪和观念自古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