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列子》一则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翻译全文。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列子的故事列子心胸豁达,贫富不移,荣辱不惊。因家中贫穷,常常吃不饱肚子,以致面黄肌瘦。有人劝郑国执政子阳资助列子,以搏个好士之名,于是子阳就派人送他十车粮食,他再三致谢,却不肯收受实物。妻子埋怨说:我听说有道的人,妻子孩子都能快乐地生活,现在我却常常挨饿。宰相送粮食给你,你却不接受,我真是命苦啊。列子笑着对妻子说:子阳并不真的了解我,听了别人的话才送粮给我。以后也可能听别人的话怪罪我,所以我不能接受。一年后郑国发生变乱,子阳被杀,其党众多被株连致死,御寇得以安然无恙。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作者简介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钟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两人就成了至交。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相关介绍《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此曲原是古琴曲,现多为古筝弹奏。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志在登高山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鼓,弹奏。峨峨,山高耸的样子。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水流宽广的样子。志,想。念,想。山的北面。卒逢暴雨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吾于何逃声哉卒,“猝”,突然。援,拿,拿过来。为,动词,这里是弹奏的意思。操,琴曲的一种。辄,总是,就。穷,穷尽,这里用为动词。舍,放下。逃,使……逃脱。古今异义古义今义泰山之阴卒逢暴雨霖雨之操辄穷其趣援琴而鼓之援琴而鼓之更造崩山之音山的北面与“阳”相对“猝”,突然读zú,士兵操,琴曲的一种控制、掌握穷尽,这里用为动词贫困拿,拿过来帮助,救助弹奏一种乐器弹奏制作,做翻译下列句子,说说原句与译句有何不同。1.善哉,善哉!子之听夫!2.(伯牙)乃援琴而鼓之。您的听力好啊好啊!(倒装)(省略)于是伯牙取过琴而弹了起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擅长弹琴。鼓,弹奏。春秋时人,精通音律。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峨峨,山高耸的样子。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水流宽广的样子。懂得,知道。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山的北面。同“猝”,突然。拿,拿过来。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为,动词,这里是弹奏的意思。操,琴曲的一种。造,创作,这里也是弹奏的意思。总能领悟其中的旨趣。辄,总是,就。穷,穷尽,这里用为动词。放下。您的听力好啊好啊!这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