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小学数学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课的比重越来越大。我们知道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教学材料,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我们感受现代科技对教育带来的许多好处,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课堂情境生活化、趣味化,课堂变得生动、高效,学生每堂课所接受的信息量大增,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有幸作为城区的评委之一和全市小学数学优质课决赛的服务者、泰州市赛课的全程听课者,本次听课共30节,其中城区优质课赛课12节,兴化市优质课赛课9节,泰州市优质课赛课9节。应该说许多老师的课件确实为课堂增色不少,但也看到一些课件使用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内容缺乏“灵活性”、过程凸显教师“主导”而学生主体缺失、传统媒体纷纷“下岗”等。如果再联系我们平时参与调研听课的观察与思考,我们还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与困惑:部分学校的教学设备“量少质低”,少数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时间较短,不少老师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全盘下载别人的成熟课件直接在自己的课堂上使用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造成了不少问题。我觉得有必要和大家交流交流自己的一些想法:一、当前小学数学课件使用中存在的问题:1.课件内容缺乏“灵活性”。⑴制作问题。从平时听课调研的情况看,目前使用的课件我看主要来源于教材的配套光盘和网络中收集的现有课件,既现成的课件数量超过课件总数的80%以上。而自制的个性化的课件数量低于课件总数的20%,显然针对本班实际的课件就更少,需要引起我们各校的注意与思考。⑵结构问题。目前多媒体课件主要采用线形结构,过程设计较为呆板,教师上课使用课件时往往就点下一步、下一步,一直到最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走完全课。这种结构不利于教师针对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内容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2.传统媒体纷纷“下岗”。传统媒体如实物、模型、图片、小黑板等在以前的数学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深受广大中老年数学教师的喜爱。如今随着课件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年轻教师认为传统媒体“土气”,课堂上用传统媒体的地方不多。还有现在的公开课不用课件可能就算不合格,以致出现了一些教师误以为用课件更好,传统媒体能不用的就不用,生怕人家说课堂“土气”。于是,课堂成了现代媒体的天下,传统媒体面临全面“下岗”,甚至于数学课本也在课堂上没了身影。从本次赛课情况看,城区12节课中,多数课未使用到诸如小黑板、挂图等传统媒体,课本也被练习纸或课件中的图片所替代;兴化市赛课中,情况也是如此,使用到课本的只有2节;泰州市赛课中,使用到课本的只有,未使用课本的占(9节课中只有3节课用到了课本有6节未见课本的影子)。这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特别是各级教研员的注意。3.过程凸显教师“主导”。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课件因设计的一些“缺失”,体现教师怎么教的部分比比皆是,而引导学生怎么学的内容少的可怜,甚至不少课件上就根本找不到痕迹。课件中几乎全设计成师生互动的环节,而设计生生互动的环节很少,探索问题的答案几乎全是教师的预设,缺乏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4.课件使用出现“两重天”。目前,不少学校教师的使用课件一般会出现“两重天”:一部分教师热衷于用课件上课,这些人中年轻人居多,骨干教师居多,他们尝到课件带来的好处,寻找时间多用多媒体上课,有些甚至到了无课件不上课的地步。另一部分教师(主要是老教师)却很少用课件甚至还有老师从不用课件上课,一是自身缺乏现代教育技术的技能,怕应用了课件反而影响教学;二是学校“全副武装”的多媒体教室少,“排队”上课难,不上的教师就美其名曰“让年轻人上,让骨干教师上”;三是不少教师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我教某某学科还用得着课件吗?”还美其名曰,“我们发扬风格,让你们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用”,以至于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