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丹阳市实验小学:范小林教学期望:(目标)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能说出课文中描述的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交流自己知道的其它的大自然的文字,知道怎样认识大自然的文字。2、懂得课文材料的选择是为了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无时不在、无处不有。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设计即目标达成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材、生活等教育资源)重组教学策略(互动或讲述等)预期效果导入1、复习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齐读课题)24大自然的文字2、大自然是一位天才的作家,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独特的文字,课文中分别说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能说出课文中分别说了哪几种大自然的文字。新授步骤(按教学流程分段落书写)快速浏览,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书。2、组织交流,相机板书。星星白云石灰石花岗石3、我们一看就知道,星星、白云是写在天上的文字,石灰石、花岗石是写在地上的文字,让我们先看看天上的文字吧。知道星星、白云是大自然天上的文字,石灰石、大理石是大自然地上地上的文字。新授步骤(按教学习2---3自然段1、课件(1)出示第二自然段。2、指名朗读,交流:在浩瀚的星空你认识了什么文字?能知道天上的文字无时不有学流程分段落书写)3、课件(2):用“之所以说--------是大自然的文字,是因为----------------------------------------。”的句式说说第二自然段内容。4、课件(3)认识北极星5、交流板书:辨别方向6、你还认识哪些星星文字?(如太阳、启明星等)7、云呢?它又是怎样成为大自然的文字的?自己读读课文告诉大家。8、交流:课件(4)砧状云说说你看到的云的样子。学习文中的写法。出示填空:砧状云的样子像---------------,它告诉人们--------------------------------------。(相机理解“铁砧”)9、谁愿意读读这段话,让我们了解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相机理解“预兆”并说说自己还知道什么是哪种现象的预兆?相机板书:认识气象10、小结:看样子认识星星、白云这些大自然的文字对人们的好处还真不少,你觉得这些文字难认吗?那么地上的文字又是怎么回事呢?(作者分晚上和白天讲的。)相机新授步骤(按教学流程分段落书写)学习5---6自然段自学思考:仔细读读五六自然段,想想作者对石灰石和花岗石的描述有哪些不同?1、交流理解:出现的地点不同;质地不同;含义不同。2、相机交流第五自然段,思考:课件(5)出示:建筑工地上挖出的一块灰色的石头并不普通,懂得大自然文字的人知道它是------------,由--------------造成的,它告诉人们------------------------------------------------------。2、交流补充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曾是一片汪洋大海。(课文中的石灰石如换成喜马拉雅山怎么说?)3、大自然的文字神奇不神奇?让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4、小结:你看,科学工作者从一块看似普通的石头就能推测出(板书)地质变化更神奇的还在后面,自己读读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课件(6)划出写大自然文字的句子,读完后想想:能知道大自然地上的文字无处不在。(作者分地下和地上讲的。)相机凭什么说花岗石是大自然的文字?它告诉我们什么?5、自学交流:(1)如果是你看到了会怎么样?(2)会观察思考的人会怎么想?(3)认识大自然文字的人会怎么说?6、与文中第一句比较: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中有一块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毛皮一样。(能否断定当时这儿根本没有森林?)7、指名读读这句话,体会写科普小品文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新授步骤(按教学流程分段落书写)新授步骤(按教学流程分段落书写)小结学习课文的选材学第七自然段深化主题1、刚才我们通过学习,知道课文列举了星星、白云、石灰石、花岗石四种大自然的文字,你觉得能不能少举写例子,使文章更简练?能不能将所举的例子调换顺序?2、引导理解:这样安排材料是说明大自然的文字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从简单到复杂。过渡:补充材料以5.12汶川大地震的预兆说明大自然的文字很复杂,现在我们还有很多文字并不认识,怎样才能准确认识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