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日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民俗文化端午日的丰富内涵,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2)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3)学习场面描写方法,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了解端午民俗的独特魅力,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精神。学习重难点(1)学习场面描写方法,培养阅读理解以及联想、想像的能力(2)欣赏本文精彩的龙舟竞渡的场面学习方法自主研学合作探究巩固拓展学习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前两天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我国传统的节日有哪些?(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端午节)追问:刚才同学们说到了端午节,谁能说说端午节的由来?各地端午节的活动方式同中有异,诸作家笔下又各有千秋,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湘西凤凰城里自学成才走出来的沈从文先生是如何状写他家乡的端午节的。过渡:你了解沈从文吗?请同学来介绍一下。二、简介作者沈从文: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小学毕业。早年行伍,后自学创作,代表作《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建国后主要从事民俗文化研究,被季羡林誉为与鲁迅一样有“独立风格”的作家。过渡:下面请同学们大声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说出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节的哪些民俗?详细写了哪些风俗?从文中找一句话概括。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2,说出本文给我们介绍了湘西地区端午节的哪些民俗?(分别用三字概括)(穿新衣、画王字、吃鱼肉、赛龙舟、追鸭子)追问:那里的端午风俗与我们这儿有哪些不同?没有用雄黄酒画王字,不追赶鸭子,没有赛龙舟(当然在我们里下河地区的溱潼镇有一年一度的溱潼会船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3.在以上风俗中,你认为作者详细写了哪些风俗?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船和船的竞赛,人和鸭的竞赛,直到天晚方能完事。)追问:我们一起读一遍,想一想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概括全文)追问:从这里我们知道了课文主要写的就是赛龙舟和追赶鸭子这两个风俗,那么这两个风俗中又详细写了哪一风俗呢?这体现了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四、细读课文,走进湘西(一)走进湘西人家1过渡:看来我们有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到湘西去探个究竟了,那今天我们就组成一个旅游团队跟随沈从文先生去体验一下湘西的端午习俗。首先,我们一起走进湘西人家去瞧一瞧。请各位小游客阅读文章的前8行,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们的阅读成果:“走进湘西人家,我看见,我猜想那是因为。”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表达你大胆而合理的猜想。(二)来到湘西河街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节余下来的文字,然后用这样的句式来表达你在龙舟赛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我看到(听到、了解到)了,那情景真是!前一条横线上摘录课文中有关语句,后一条横线上用形容词或修饰性短语来表达你的感受。在同学们阅读之前,我想先放一段龙舟竞渡的视屏给大家看看,想不想看呢?(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三)跳入湘西小河过渡:精彩的龙舟赛结束了,但我们的旅游活动还没有结束,下面还有让我们这些游客有奖参与的活动呢。请大家大声的齐读第二节。师:各位游客,现在水面上各处是鸭子,此时此刻,作为游客的你也情不自禁地跳入湘西小河,请你放飞自己的思维想像随后的情形。要求口头作答。先看几幅追赶鸭子的图片。五、巩固拓展过渡:各位小游客,咱们的湘西一日游就要结束了,在我们踏上归途的时候,有个问题我想与大家交流。眼下,越来越多的洋节日(例如圣诞节)在中华大地悄然兴起,你对这一现象有何看法?外国人过他们的节日,无可厚非,我们中国人为什么要搀和呢?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对人类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优秀的文化遗产,民俗是民族的魂。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搞现代化的目的是要壮大自己,而不是使自己被西化掉。在经济发展下的社会转型期,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否则,在全球化时代,我们的文化身份和文化之根将会丧失。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需要同学们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