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统一大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祖国统一大业》是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认识实全统一对中华民族重大历史意义的课文。本节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和实践,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交流和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这些知识,既属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又属于关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是对学生进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绝好素材。因此,本节教材在整个历史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二、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的史实,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了解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现状;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海峡两岸的现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并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或独立或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分析材料、归纳材料,并在合作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感受港澳回归的庄严气氛,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强化学生的国家统一意识,并让学生认识邓小平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以激发学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2、教学难点:认识“一国两制”理论和祖国完全统一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三、教法与学法教师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设疑引思,采用讲述法、讨论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思考、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音像资料《七子之歌》提问:《七子之歌》的作者是?(闻一多)为什么叫《七子之歌》?(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在《七子之歌》中所呼唤的七子如今都回来了吗?(进一步置疑)那么,香港、澳门是怎样回到祖国的怀抱?海峡两岸的关系又是如何?祖国统一大业能否实现?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二)、讲授新课,根据教学目标,尝试运用高效课堂模式,首先给学生出示学习目标。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本课的重点而“一国两制”内涵的理解又是本课的难点,根据学习目标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总结“一国两制”的提出的目的、时间、提出者以及它的含义、意义对学生容易犯错的问题重点强调。2、——港澳回归港澳回归是本课重点。为突出重点,设置如下:首先引导学生回忆香港、澳门被侵占的史实。一方面加深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同时为讲述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幻灯片展示-中英会谈、香港回归交接仪式、澳门回归交接仪式设计意图:再现历史场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第三步:幻灯片港澳一日游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港澳回归后的繁荣兴旺第四步:出示材料题,通过数据一方面让学生再次体会港澳回归后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做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通过第三步和第四步又为下面的讨论做好铺垫。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接着分组讨论港澳回归的意义;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竞争意识。如果说港澳回归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光荣,那么,海峡两岸的统一则是我们挥之不去的梦想。3、——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由于这部分内容书上讲的对考试基本没用。而这部分又是时事热点,考点有比较多。所以这部分我根据考点将会补充很多内容。首先让学生朗诵余光中的《乡愁》,体会海峡两岸渴望统一的共同心愿。接着引导学生回忆列举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史料。充分认识台湾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讨论台湾和港澳问题实质是否一样,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接着为学生展示时事资料,让学生总结我国政府对台方针。这是一个重要考点,但教材上没有。补充“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大事记”,如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等,教师稍作归纳,指出海峡两岸关系的主流由隔绝走向沟通,八项主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