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羊女》教案教学内容:唱:《牧羊女》教学目标:1.能用欢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牧羊女》,感受三拍子歌曲的特点。2.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学会关注大自然、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3.通过设置趣味性的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重点:认识力度记号p、f并能通过身势动作的感受,表现强和弱。教学难点:能自主、富有创造性的对歌曲进行力度表现的处理。一、导入:1:唱《木瓜恰恰恰》2:《木瓜恰恰恰》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情绪?二、听旋律:1:初听:感受拍子、跟着旋律摆动身体,情绪和《木瓜恰恰恰》有什么不同?2:二听:你能说出是几拍子吗?并能表现出强弱规律。3:三听:能听出这段音乐有几个句子吗?4:四听:听出哪句旋律不同。5:五听:踏垫步。三、唱旋律:(第一段)1:用La哼唱第三乐句旋律。2:用科尔文手势划唱第三句。3:黑板出示“点图”“线图”两种图谱并示范哪种更欢快?用点图演唱。4:其他三个乐句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又有那么一点不同,谁能听出来?师生接唱,解决“同头异尾”。5:从头演唱,感受情绪。怎么样让这首歌更美呢?引出音乐的好朋友,力度记号(p、f)。让学生安排第一种强弱。用学生设计的力度演唱第二段。让学生设计第二种强弱。用学生设计的力度演唱第三段。老师设计,完整演唱。四、独唱、齐唱:1:老师唱第二段、学生唱第一段和第三段。2:讲解独唱、齐唱。五、拓展:欣赏:《天山牧羊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