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景炎学校九年级语文科目《导学案》编写人:刘永春审核人:课题:杨修之死【学习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故事情节,分析曹操及杨修的性格。【学习课时】1课时【课堂结构】一、预习导学:1、基础梳理:摘抄积累文中的字词:结合注释翻译课文中的词语:对号恃才放旷讫佯谮麾晓然即但绰适忌2、个性体验(1)搜集有关《三国演义》的资料;(2)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3)根据你的理解,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4)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3、自学质疑二、课堂导学:1、课堂研讨:1.请你用简练概括的语言总结一下本文一共写了哪几件事?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理反应?七件事:“鸡肋事件”、“阔门事件”、“一合酥事件”、“梦中杀人事件”、“藏吴质事件”“试才干事件”、“作答教事件”。对于杨修能猜透他的心意,曹操起初时心里非常嫉妒他的才能,后来是厌恶。2.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杨修和曹操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认识。杨修:才智敏捷,聪明过人,而又自仗才高,放任不羁;曹操:奸诈忌才,阴险狠毒,刚愎自用。3.从课文中反映的作者认识来看,杨修之死的原因是什么?杨修自身原因:恃才放旷,无所顾忌,凡事不考虑利害得失,任意为之;曹操的嫉贤妒能,阴险奸诈。2、课堂展示研讨1、研讨23、精讲点拨(学生订正答案)研讨3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株洲景炎学校九年级语文科目《导学案》编写人:刘永春审核人:教师参考:杨修之死原因┌───────┴───────┐杨修曹操┌──┴──┐┌─┴─┐恃狂好虚老才妄耍伪谋放轻小残深旷率聪诈算└──┬──┘└─┬─┘内因外因││恃才放旷,终于招致杀身之祸借违反军纪之名,处死杨修三、拓展延伸: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于碑背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彘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记所知。修曰:“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所谓‘绝妙好辞’也。魏武亦记之,与修同,乃叹曰:“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10.这是《世说新语》中关于杨修的一则故事,文中表现了杨修的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文中的“魏武”指谁?表现了他什么品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根据你的认识,谈谈应如何对待人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受辛”是“辞”的古体字,“齑臼”就是用来盛装和研磨调味料的器具。而古代的那些调料主要是辛辣的东西,像捣碎的姜、蒜、韭菜等。“齑臼”就是用来接“受”“辛”料的。所以,是“辞”字。【教学心得】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株洲景炎学校九年级语文科目《导学案》编写人:刘永春审核人: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