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第四单元的主题是“情系祖国”,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背后的政治原因和制度原因,全面、深刻地了解我国的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爱国之责,深化学生的爱国之行。从内容来看,本单元是七年级第六单元《爱我中华》和八年级第六单元《复兴中华》的深化。七年级第六单元《爱我中华》和八年级第六单元《复兴中华》强调学生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性认识,九年级第四单元《情系祖国》更强调学生对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理性认识。这样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符合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理念。本单元内容紧扣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的成果来安排:第8课《拥护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执政的根本宗旨;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促进社会和谐是党自觉追求的价值目标,决定了党的坚强领导是和谐社会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决定了党有责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第9课《发展人民民主》,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要的基本特征。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其中,民主法治居于首要位置,制约和影响着其他特征。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之源,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广泛的力量支持,使社会主义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只有以法律手段来治国理政,使国家权力的行使和社会成员的活动处于严格依法办事的状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才有基本的秩序保障,整个社会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社会。第10课《走共同富裕道路》,经济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指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本课内容结构本课由二框构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民主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根本的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第一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重点阐述了人民的政治地位,让学生从民主与专政的关系、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以及人民、人民代表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中,把握“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一主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政治地位,主动关心国家的事,参与国家管理,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民主与法治是密切联系的,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方略,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第二框“广泛的民主权利”,重点阐述了我国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内容,以及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引导学生珍惜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