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善于激发和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在享受语文教学带来快乐的同时,困惑也随之而来。在教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必将引起教师更多的思考与探索。一、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只要能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进入学习的境界中,进行自觉、自主地学习。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中,我们的一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再浓厚,学习的热情不再高涨。他们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更多的,他们只是完成学习的任务。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学生的这种学习情况呢?首先是教师自身的原因,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对教学没有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缺乏足够的激情,学生又怎么会兴趣盎然、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呢?其次,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自问:我们对教学是否充满了兴趣?我们的课堂是否充满了激情?当学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时我们是否毫无保留的把知识全部交给孩子们。这都是在教学中不同的心理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