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孩子(第一课时)方文慧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观察、启发他们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插图内容,练说第三自然段。3、正确书写“怀、坏”。4、了解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培养热爱农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时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根据插图内容,练说第三自然段。3、正确书写“怀、坏”。教学过程:主要环节:导入——初读课文——品读课文——练写生字一、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来自农村,我们可以叫她“乡下孩子”。(读课题)下和子要读轻声,乡下孩子,让我们再热情地呼唤着她的名字,把她请出来吧!2、瞧,梳着麻花辫的乡下孩子,多可爱呀!大大的笑脸,多快活呀!同学们,你想了解乡下孩子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听,边听边展开想象的翅膀,等会儿把你的感受告诉老师!(范读)3、同学们,你觉得乡下孩子生活得怎么样?(生说)(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课文的语言有效地浸润学生,为学生开辟一个整体把握文本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朗读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想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想象力的提高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二、初读课文1、乡下孩子的生活真令人羡慕,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己读一读,注意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2、开火车读诗。其他同学注意听他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句子是否读通顺。(1)相机正音:能是后鼻音,馋是翘舌音。(2)“欢唱的黄鹂”中的“的”要读得又轻又短,老师范读,学生齐读。像这样的短语还有几个你能读好吗?(3)指名读短语。3、短语读好了,节奏就出来了,我们再开列火车读读这首诗。4、同学们,把书捧起来,我们一起尝试着读出诗歌的节奏来。三、品读课文(一)、第一自然段1、同学们朗朗的书声将老师也带回了我的童年,小时候的我也像乡下孩子这样,曾是——(齐读第一自然段)。2、品读: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1)这一小节,你读懂了吗?那“曾”是什么意思?(2)这小节说的是乡下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多喜欢她呀,妈妈把她——,爸爸把她——(引读)(3)在妈妈怀里,乡下孩子就像欢唱的黄鹂,她会做些什么?3、品读: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1)是啊,在妈妈怀里,我们想笑就笑,想哭就哭。欢唱的黄鹂趴在爸爸宽厚的背上,爸爸会带她去哪些地方呢?(2)和爸爸在一起的时光真是快乐,小朋友们露出灿烂的笑脸。在爸爸眼中,这笑脸就像——(引读)4、我们也在妈妈怀里躺过,在爸爸背上爬过,你有什么感觉?那你能把第一小节读好吗?试试看。(1)指名读(2)那你能不能读得比她更好呢?我们就把自己当做乡下孩子,将在妈妈爸爸身边无忧无虑,幸福的感觉读出来。(二)、第二、三自然段1、读得真好,同学们,乡下孩子的生活不仅幸福愉快,还特别的丰富多彩,你在文中找到了吗?自己读一读。2、好几个小朋友都找到了,你来说。(你觉得这两件事中,你最喜欢做那件事?)A、捉蝴蝶(1)看,同学们,蝴蝶飞来了,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我们跟着乡下孩子一块儿捉蝴蝶,好吗?谁来捉?(2)你捉到了吗?(你的蝴蝶飞哪去了?你想和小蝴蝶一起干什么?)(3)我们一起捉飞到草叶上的蝴蝶,怎么捉的?(踮起脚尖,屏住呼吸,轻轻地走过去,猛地一扑,这回捉住了吗?有的小朋友没捉到,反而——扑倒在地。(4)小朋友,你看,我们捉一只蝴蝶,不就能编织——(引读)(5)那谁能读好呢?过渡:乡下孩子还有哪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呢?B、含草叶(1)你见过用草叶吹歌曲的人吗?(2)乡下孩子,随手摘一片叶子,就能吹出动听的歌曲,你佩服吗?那你就读一读,读出佩服的语气。(3)谁来试试,那就先请男同学读。过渡:乡下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C、挖野菜(1)那我们也来挖野菜,挖了满满一篮的野菜,好,我们回去了,猪圈里的小猪看见这么多的野菜会怎么样啊?(2)来,小猪说——(生说),小姑娘说——(生说),小姑娘看着饿极了的小猪,把野菜撒到了猪圈里,小猪的肚皮本来瘪瘪的,吃着吃着就撑圆了,有趣吗?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这件有趣的事读出来吗?(3)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