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丹阳市运河中心小学蒋永键邮政编码:212300【教材简介】正比例的意义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苏教版第十二册第5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实例说明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随着扩大;一种量缩小,另一种量也随着缩小。并且从具体的数据中看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扩大、缩小的变化规律是它们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总是一定的,写成关系式就是:y/x=k(一定),从而给出正比例的意义。通过正比例意义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目标预设】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重点、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设计理念】1、改变传统的提问设计,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思考、交流的时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判断、归纳概括、应用提高”的过程,自主建构正比例的意义。3、改变素材的提供方式,通过发现、举例、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感受“现实中的数学”。【设计思路】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判断——归纳与概括——应用与提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过年时,你们有没有拿到压岁钱?现在用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交流)2、小芳的压岁钱有100元,用去50元,还剩多少元?如果用去60元,还剩多少元?你能照这样,再假设几次吗?3、从刚才说的几个数据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明确: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我们把这样的两个量叫相关联的量。)4、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相互关联的例子吗?(举例)二、观察与比较(一)第一次比较:师:相关联的两种量的变化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呢?有没有不变的量呢?(出示以下两个表格:)表1:一辆汽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时间/时123456……路程/千米80160240320400……表2:一辆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时间/时123456…路程/千米2024304450…分组讨论:(1)表1、表2中有哪两种量?它们相关联吗?(2)哪个表中的两种量的变化更有规律?有什么规律?(二)第二次比较:师:表1中汽车的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并且它们对应数量的比值一定;表2中自行车的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但它们对应数量的比值不一定;下面表3中的两种量,与哪个表中的两种量有相同的关系,为什么?表3:张师傅生产零件的情况如下表:时间/时12468…数量/个2550100150…(小组讨论、交流)三、分析与归纳。1、刚才我们分析过的两张表格(出示表1、表3),这两张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①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②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③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当满足这三个条件,我们就说,这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这两个量是成正比例的量。2、表1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我们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表1中的正比例关系呢?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板书:路程/时间=速度(一定)表2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3、如果用一些字母、符号分别表示这两个相关联的量和它们的比值,你能表示出关系式吗?如果我们用x、y分别表示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你会把这个关系式表达出来吗?板书:y/x=K(一定)四、应用与提高:1、数学书的研究。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我们的数学书:(出示)书的本数与书的厚度数据记录书的本数12345……书的厚度(cm)714212835……(1)书的厚度是随着哪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2)写出几组对应的厚度与本数的比,并比较比值的大小。(3)这个比值表示的是什么?你能用式子表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