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是针对幼儿爱玩的天性,寓教育于多种活动之中。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在一日活动中自由选取,进行操作。我们充分利用农村乡土资源,将自然材料巧投于区域中,优化了区域活动,为区域活动增添更多的活力。丰富的乡土材料使区域活动蕴藏了更多的知识和奥秘,孩子们更加着迷于每天的区域活动,因为在这里有不断刺激他们的新鲜事物。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为幼儿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我们幼儿园有着丰富的本土资源,为区域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幼儿教育创造了条件。挖掘、利用乡土资源,为幼儿创设探索、实践、创造的自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能够满足农村幼儿区域活动的需要,为幼儿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基础。关键词:乡土资源;区域活动;幼儿发展挖掘乡土资源,优化区域活动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大自然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它不断地向幼儿展示着具体、形象、生动的认识内容,在幼儿与大自然的频繁接触中,他们会自觉地去观察、探索,连续地、持久地去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我园处于农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大自然中,和花草为伍,看虫儿嬉戏。农村的自然资源也是唾手可得、取之不尽的从而获得有关大自然的丰富经验,去发现大自然的秘密,演绎幼儿的创造才能。《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上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出发打好基础。”当今的教育也向我们提出了“高质量、低成本”的教育方针,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做到美观、实用。我们就“农村乡土区域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与探索,旨在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更好地开展农村特色的区域活动,更好地推动幼儿园活动的深入开展。二、问题的解决方法及方法的用意(一)合理布局“世业洲乡土”特色环境巧妙利用活动室内、外、墙面、走廊等空间位置,为幼儿提供大量易于接受或纯朴自然或经过艺术创造的自然物,分阶段、分层次悬挂、陈设等。走廊上摆着千姿百态的盆景,枝节往上或向下延伸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走进教室,随处可以看到用农村自然材料堆积、组合、摆放的或精心或随意创造的艺术品。像“种子粘贴画”等,还利用树皮、稻草等辅助材料进行装扮,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感受艺术美,从而激发幼儿创作美的欲望。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长短、粗细不一的小树枝、树皮、麻袋,在老师们的精心构思下,变化无穷,在环境创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幼儿园笼罩着一层浓厚的乡土气息。这一切又让幼儿感受到了创新的魅力,增强了幼儿创作的欲望。通过这些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感受浓郁的乡土气息,了解农家生活的历史文化,体验家乡独特的乡土文化,也让家长体会到自然界所赋予人类的无穷智慧。更明显的是,我们的区域环境在幼儿园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形成。(二)充分挖掘“乡土”区域材料夏天,田野里瓜果累累,长的长豆、圆的西瓜、扁的扁豆,紫的葡萄、红的辣椒真可谓形状各异、五彩缤纷。将这些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水果蔬菜放在美工区中,让幼儿进行写生,还可以装饰成各种人物、动物、小玩具等,既好玩,又可以装饰教室。土豆丰收的时节,农民们就把那些很小的土豆弃之。我们就专门收集那些细小的土豆跟孩子们一起探究生成活动,孩子们利用已有的辅助材料牙签、线条、吸管,建构出长颈鹿、毛毛虫等。在让幼儿自主探究自然物的基础上形成了“乡土式”的区域活动。在对材料的摆弄操作中不仅发展了交往能力,我们还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发展要求,也让幼儿的手工作品得到了再利用价值,既节约资源、经济实惠又拓展孩子的各方面能力。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花生、玉米、赤豆、黄豆、稻子等自然物相继成熟,我们将这些自然物运用到装饰画中去,通过粘贴、添画、串连等形式,将它们做成了漂亮的衣服、挂毯、小包和首饰等。我们在秋天还会开展《树叶窗花》的教学活动,孩子们会去搜集许多各种形状和颜色的树叶进行《剪窗花》活动,有脸谱、花瓣状的、动物状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