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业务考评制度促进管理良性循环湖北钟祥市柴湖二中张文涛随着对教学过程管理的日益重视和不断加强,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学过程的检查也越来越细,许多学校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量化评估方法,这无疑是教学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良好表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公正的评价教师的劳动效绩,是加强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一定反馈、导向和激励作用。下面就我校业务考评管理情况浅淡如下:一、对教师备课的管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关键,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优劣,为提高教师备课质量,学校除了对备课一般的常规要求外,更看重的是教学思路的清淅,教学过程的科学,教学设计的独特,吸收教改的新动态,现代化教具的使用及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学后记)。当然,检查教案也是学校管理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教师的备课检查形成制度,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定期检查(期中、期末)、采用自评、互评、组长评相结合。取其平均分为该教师的教案评估得分,为激励竞争机制,每次根据检查得分取本教研组员前30%为优秀积10分,在中50%记7分,在后15%为合格记4分,最后5%为不合格不记分。然后张榜公布于众。把教师备课积分纳入到年终结算中。不定期抽查,主要由教导处负责,对不符合要求的教案要责成限期改正。这样做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很有利的,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二、对课堂教学的管理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在管理中,以组织听课和分散听课相结合,以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组织听课包括教研组组织的比武课,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的上档课,新进教师的汇报课。分散听课主要以学校领导为主,根据不同时段及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听课指导教师教学。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学校规定每期每个教研组开展一次优质课比武,把比武课的得分作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分。衡量一节课教学的优劣,主要以《钟祥市素质教育进课堂评价表》来评价,另外,平时一般的课堂教学主要由全体同学评价,以班为单位,去掉5个最高分,去掉5个最低分,算出剩余学生的平均分,即为科任教师的平时课堂得分。平时课堂得分与比武课课堂得分的平均分即为该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分,然后取该教研组前30%为优秀记30分,在中50%为合格记20分,最后20%为基本合格记10分。另外,如在上级组织的优质课比武中获奖,根据不同级别,再给予加分。年终把该项得分记入教学奖结算中,这样评价的结果更有利于促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三、对教师作业批改的评价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是为了了解学生对学过的内容掌握的程度;对教师作业批改的检查,是为了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教学过程管理方面一个主要环节。学生各科做一定的作业是正常的,然而各科作业累在一起就有很重的负担了。如果每天所学学科老师都留一些作业,学生的负担就不堪设想了。因此,教务处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对每期每科作业的次数和份量从整体上加以控制,这样既防止了有的老师搞题海战术,又防止了有的教师很少或者不留作业的现象发生。教导处不定期抽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正。教研组期中、期未组织两次检查,先由各科任教师根据评价标准自查打分,然后由教研组长检查打分,并取其均分为该教师的作业批改分。最后取期中、期未评分的均分按高低分排名次,按备课评价积分方法算出该教师的作业批改积分,为年终结算教学奖提供依据。四、对教师培优辅差的评价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培优辅差”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有价值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要有培优辅差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建立培优辅差档案,辅导有目的地适应优秀生的“高难度、大容量、快节奏、短流程”培养需要,让他们吃得好、吃得饱;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他们适应“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多活动”的提高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教研组根据培优辅差量化测评表以班为单位进行量化测评,期中、期末各一次,每班抽5名优秀生,5名学习特困生进行测评打分,教研组长算出该班科任教师的平均分,为该教师的培优辅差得分,然后排名次,依据该科前3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