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一中历史学案学业水平测试复习2014年11月3日2014年高二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岳麓版)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一、知道古代中国农业从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掌握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耕作方式的发展※刀耕火种——“耜耕”(石器锄耕)时代——铁制农具和牛耕——(原始社会)(原始末期至商周)(从春秋战国起)说明:从春秋战国起,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千耦其耘(大规模简单协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出现)2、牛耕的发展——春秋后期出现——汉代广泛推广——唐代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3、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铁农具开始使用,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4、水利的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漕渠、白渠、黄河的治理公元前3世纪,秦国蜀郡守李冰,率领民众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5、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为辅;——②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③“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的小农经济)④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⑤经济重心自魏晋起由北方中原地区逐渐向南方转移;到南宋时,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二、1、井田制①商周时期,出现。②内容:周王将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③实质:国家公有名义下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④瓦解:春秋时期,开始走向瓦解。战国时期,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2、土地私有制(1)产生原因:①生产工具不断改进,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②各诸侯国进行税制改革。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秦国“初租禾”)③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对土地私有制给予全面肯定。(2)主要形式①君主私有土地②地主私有土地③自耕农私有土地3、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1)含义: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历史必修二——1哈一中历史学案学业水平测试复习2014年11月3日(2)发展历程:①战国就已经出现;②自宋代始,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租佃关系,以实物地租为主。③明清时期进一步发展。三、1、冶金业——(1)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约15个世纪)商周时代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司母戊鼎。(2)冶铁炼钢——春秋时期铁器时代的到来①技术成就:春秋时期发明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应用于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制作,提高生产力。②燃料的演变: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北宋时用煤治铁已经相当普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治铁,明朝流行开来。2、纺织业:——(1)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上古发明养蚕缫丝——汉代远销欧洲、“丝国”之称——唐代缂丝技艺——明清鼎盛时期,并首先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棉纺业:宋棉花种植传入内地,棉纺成为新兴手工业部门——元黄道婆推广棉纺技术——明后期成为民众主要衣料3、陶瓷业(制瓷技艺的发展)——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隋唐制瓷工艺成熟;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瓷都”;出现地方窑瓷。元代彩瓷时期(青花和釉里红)陶瓷出口唐代开始;明清瓷器与丝绸成为对外出口大宗产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代烧制出了原始瓷器。唐朝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元朝景德镇窑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白地蓝花的青花瓷。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高速发展,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宣德年间的青花瓷最好。明中后期又烧制出彩瓷,以五彩瓷最为有名,到了清代,还发明了珐琅瓷。*青瓷——白瓷——青花瓷——五彩瓷——珐琅瓷4、古代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地位:官营: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