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博雅学堂唐蓉漫漫人生,坎坷不平,挑战时时出现,磨难常常来临,适者生存的哲理一次次被验证。面对人生的种种考验,我们唯有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磨砺自己,掌握更多的生存技能,才能傲然屹立于这个世界,才能让自己的天空更广阔。学校现阶段提出的“博雅教育”就像是对我的一种考验,我只有跟上这个节奏,才能使自己有所发展。“博雅教育”的核心就是“博雅”两个字。所谓“博雅”,原本是指学识渊博,品行端正,我们学校将此概念深化为博学儒雅、人格独立、心灵自由,而“博雅学堂”在我们学校的定义是师生(都是学习者)共同习得博雅精神(独立、求是平等、博爱、自由、担当),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而且我们学校围绕着“博雅教育”将这6个品质作为培养屯小学生的标准:独立、求是、平等、博爱、自由、担当。早在前几年,其实学校就已经提出这样的标准,只是没有真正实施,现如今已纳入屯小的规划中,这引起了我的思考:首先,“博雅”一词在古代的《后汉书》以及《明史》中都曾经提及过,现在还用这样的词是不是显得有些俗套呢?其次,在当今这样的以时尚为主流的社会,这样专业化的词汇是不是不适合现在的小学生呢?其实,静下心想想,在现在这么浮躁的社会,这样的说法还真是值得一提!就拿我现在带的这届学生举例,我接手的时候,他们是三年级,这个班级的学生和别的班级不一样,因为他们都是转学过来的,家境、背景、教育层次以及家长的教育理念都不相同,在批改第一次作业时,就有家长提出了质疑:我的孩子在以前的学校老师都是打甲乙丙丁,在这里怎么是等级制呢?这还不算什么,最让家长不能理解的是考试也是打等级,而不是分数,特别是期末考试采取的是分层考试,让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家长都不能接受,因为他们接触惯了分数对于学校这样的做法不能理解。两次的家长会上,很多家长质疑学校的做法,甚至有家长认为自己选错了学校,后悔当初转学过来,其实说明白了,他们的质疑,某些程度上,就是质疑学校的培养学生的理念——博雅精神,这让我很是头疼。在现在的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家长的质疑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学校的理念及精神更是为了孩子的一切啊!怎么才能说服家长?这让我在这个班级的教育一度陷入瓶颈。贝弗里奇曾经说过:“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每每遇到困难,我总能想起这句话。我唯有将此作为动力,才有可能继续前行。于是,我请教办公室其他老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同时,我也在日常的工作中观察这些班主任们是怎样将这种“博雅精深”落到实处的。卢老师是我们学校一名非常出色的老教师,无论是授课,还是管理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虽然她带的学生现在已经毕业了,但他们班级的学生在我的眼中还有着优秀,温文尔雅,学习成绩也是遥遥领先的印象。她带的班级也是屯小滨湖校区第一个“自育自学”全课题实验班。印象中还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卢老师因公出差,有一周的时间都不在班级,我认为这下他们班学生肯定不会像以前那么好,因为小学生自律性没那么高。有一天的晨诵课,我去带领我们班学生读书,正好经过他们班,他们班没有老师,而且晨诵铃声还没有打响,出乎我的意料的是,全班同学齐刷刷地在读书,没有一个同学捣乱纪律,黑板上赫然醒目的一行字到现在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卢老师不在,大家更要好好表现。”这哪像是小学生说出来我在想:这么优秀的学生要不是老师引领的好,他们表现有这么出色吗!这不就是屯小“博雅精神”最生动的案例吗?每每看到卢老师在学期结束时给他们班的学生制作“四个一”的奖状时,我都会问:“四个一真的有用吗?不用分数去衡量学生,他们的成绩会好吗?”她总是笑着回答:“经过这2年的实验,我觉得我们班学生自学的意识增强了,这不仅对他们现在有帮助,对他们的未来更是受益匪浅。”是啊!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者,不就是要给学生光明的前途吗分数代表不了什么,对学生的发展也没用任何好处!如果像我们班级的家长那样一切只看分数,这只会毁了一代又一代!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将“博雅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