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的情感”课时导学单语文工作室【学习目标】1.读出诗歌情感的复杂性或动态性。2.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能够借助诗题、作者、注释等背景知识来鉴赏诗歌的情感。【自主梳理】活动一:“问题导引”(8分钟)(自主思考、自主表达)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在思考下面问题的基础上,做好归纳总结。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两句所写之景传达的是“乐情”还是“哀情”?(2)最后的设问,交代了什么信息?(3)解决了上面两问,你能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是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4)要了解一首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前提条件是什么?归纳总结一:活动二:“问题导引”(4分钟)(小组讨论班级展示)2.揣摩下面诗歌的标题,说说你从标题中推断到的信息,做好归纳总结。《登金陵凤凰台》《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春日忆李白》《军城早秋》《喜外弟卢纶见宿》《鹧鸪天·送人》《山中留客》《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归纳总结二:活动三:“问题导引”(10分钟)(黑板演示集体纠偏)3.阅读下面辛弃疾的两首词,说说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做好归纳总结。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1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归纳总结三:4.阅读下面的宋诗,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做好归纳总结。梦中作①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归纳总结四:活动四:“知识梳理”(5分钟)(学生归纳教师导引)1.考点阐述考点将“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放在一起,其实,要能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出评价,就必须依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因此,读懂诗歌、明确作者的情感是基础。2.方法指导要读懂诗歌,读出作者的情感,关键是依据诗歌本身,借助主要意象、关键词语、景情之间的关系,揣摩上下诗句的内在联系,总体把握诗歌。这是最根本的方法,除此之外,通过上面的问题导引,我们是否可以归纳出一些读懂诗歌可以借助的小诀窍?【达标检测】先独立完成下面4道题,然后小组交流,全班展示。(15分钟)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说说全词蕴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4分)念奴娇淮城①感兴【南宋】张绍文2举杯呼月,问神京何在?淮山隐隐。抚剑频看勋业事,惟有孤忠挺挺。宫阙腥膻,衣冠沦没,天地凭谁整?一枰棋坏,救时着数宜紧。虽是幕府文书,玉关烽火,暂送平安信。满地干戈犹未戢,毕竟中原谁定?便欲凌空,飘然直上,拂拭山河影。倚风长啸,夜深霜露凄冷。【注】①淮城,泛指淮水两岸的城市。蒙古自灭金后,就着手灭宋,淮水是宋与蒙古对峙的前线。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回答问题。幽州夜饮张说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注】据《新唐书·张说传》,张说因与姚元崇不和,罢为相州刺史,后又任幽州都督。(1)诗歌颔联中的“迟暮心”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哪一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2)清人姚范评论最后一联“托意深婉”,请作具体分析。(3分)3.阅读下面的宋词,简析词中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注】此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作者被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时。4.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4分)溪居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