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幸福感调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普遍过重。第二十三个教师节即将来临。“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和“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赞美,也透露出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界定,应该是快乐和幸福的。然而,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性劳动和轨道式生活取代了对教师职业的憧憬和向往之后,在三尺讲台站立的身影逐渐开始出现职业倦怠,在现实中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特别是背负着学生升学率和职称评定等压力的中小学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感受到多少的快乐和幸福。教师对培养学生这一职业的幸福体验如何,不仅直接影响着他的教育教学状况,也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伴随着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出现,教师职业幸福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因而,考察并追问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显得相当急迫。一位老师的“格式化”生活9月1日,周六。郑州市某中学的张老师却没有时间休息,他今年仍然担任着学校毕业班的班主任,一个上午都在学校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直到晚上七点多,记者才如愿采访到他。“今年是我当班主任的第五年了。”张老师说,这五年来,作为班主任,他每天的生活几乎都被格式化了:早晨5点半起床与学生一起出操、早读,8点到11半上课时间,有课时上课,没课时基本每节课都会在教室外站上十几分钟,中午吃完饭简单的午休后便早早到教室里督促学生自习,下午两点半开始又是上课、批改作业、备课或守候在班级里,直到晚上9点下课每个宿舍查看一遍后,还要计划一下第二天的工作,这样下来,等到准备躺下睡觉的时候已经是11点多了。“毕业班就是这样,一点松懈都不敢有,这都关系到学生们的前途啊!”张老师说,他清楚地知道,在中国,高考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而毕业班的这一年对于学生更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无论再苦再累,也要尽职尽责的当好班主任这个角色。张老师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个小时以上,每周日晚要开周会,平时要抽出时间搞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学生在校期间要时刻准备着解决班上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几乎没有正常的双休日。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每天都是家、教室、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生活圈子被局限在校园内。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张老师这样的现状在很多中小学教师身上都存在,即便是在一些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老师的工作压力也常常超出人们的想象。由于农村学校师资缺乏,一个人要担任一个班的所有课程,学生每天有多少课,教师就多少时间站在讲台上,有时生病了也要坚持上课,因为一旦请假,就意味着班级要停课。当然,也有例外,在高校和中专院校采访时,不少教师表现的相当轻松。相对于中小学来说,在这些学校当老师,要自由一些。高校老师一般都不要求坐班,不用天天批作业。但是他们也很辛苦,大部分学校都实行了考核机制,老师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的课更生动、精彩,赢得学生的青睐,现在的大学课堂都是学生选老师,讲得不好没人听你课就面临着待岗。一组调查数据或许更能说明问题。最近,四川师范大学的一个课题组针对中小学教师负担问题,做了长达一年的课题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以每周法定工作时间40小时为标准,90%的教师是超工作量的。其中工作时间40小时以下的教师占10%,工作时间超过70小时的教师占27.1%。而每天工作时间达10个小时以上的占到教师总数的56.2%。而另一项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教师人均日劳动时间为9.67小时,比其他岗位的一般职工日平均劳动时间高出1.67小时,其中睡眠时间比一般职工平均少1小时,娱乐时间少0.5小时左右,积累起来,年超额劳动时间为420小时。”压力越来越大“记得刚刚毕业那几年,做一个教师是多么多么的轻闲,备好一天的课,批批作业,本来也不是什么难得不得了的事,文学作品中总是谈到教师有批不完的作业本,好像我从没有体会过。业余时间打打球,喝喝酒,写写文章,跳跳舞,听听音乐看看电影,好不悠闲自在!”这是记者在网上搜索到的一位年轻教师的博客中的内容,然而当记者辗转找到这位教师时,现实的反差却让记者大吃一惊。“那是我七年前写的日记,现在情况正好相反了。”这位还不到30岁的男教师对记者说,小时候,总觉得当老师很好,有假期,有礼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