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归去》(韩少功)我选的说课篇目是当代作家韩少功的《我心归去》。这篇文章作者先叙述自己访问法国时的情形再引到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深刻的哲理意味与浓郁的抒情色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读来使人深受启发。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一、说教材(1分钟)《我心归去》是苏教版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中的“漂泊的旅人”板块的第二篇文章,这个板块前有老舍的《想北平》后有柯灵的《乡土情结》。《想北平》和《我心归去》典型地体现了人与故乡的关系和人对故乡的特殊情感;而《乡土情结》则梳理了人与故乡的经典情结,是这一板块的总结与升华。二、说教学目标(1分钟)为了体现本专题研习的特色,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1、知识与能力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2、过程与方法独立阅读,学会使用“评点”的方法来解读文本;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提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激发为故乡富强而勤奋学习的激情。4、教学重点及难点其中品味富有哲理的语言,了解“故乡”的人文内涵,体会字里行间饱含的深情是教学重点及难点,认为这是重点是因为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散文教学应品味语言,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认为这是教学难点是因为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三、说学情(1分钟)作为学习主体,高一学生在学习这个专题之前,已经学过“向青春举杯”和“获得教养的途径”两个专题,接触到的文体有诗歌、散文等;学生还学习了老舍先生的《想北平》,初次领略了故乡在人心深处的永恒魅力。因此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对他们而言是相对容易的,由于阅历不深,高一的学生还是较难理解语句中蕴含的哲理,尤其是对“故乡”人文内涵的理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这作为我教学的难点。四、说教法与学法(1分钟)为了突破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想采取“诵读品味”、“独立评点”和“探讨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透过文字表面,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了解人文内涵,因为不管是新教材还是老教材,主旨的把握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解读上的,而不是架空分析出来的。这些是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还应该采取一些学习方法,如散文鉴赏时常用的“品读法”、“评点法”。品读,顾名思义,即品评、衡量、评论的意思,品读要求学生细读深思,对文章作出评价。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在立足文本基础上,精读文本,先入乎其内,再出乎其外,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地阅读,进行质疑。教师要通过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五、说教学设计(8分钟)下面我详细地说说我具体的教学设计,我的教学设计分七大部分,教学时间为1课时,教学时使用多媒体。(一)预习要求课前布置三个预习作业。1、有感情地阅读全文两次,给生僻字注音,并从文中找出描绘“异乡”及“故乡”情状1的一些形容词以及体现作者在“异乡”及“故乡”不同感受的词语。[说明]布置这个作业是为了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梳理文脉。2、准备一首最打动你的有关故乡的短诗。[说明]布置这个作业是希望学生对已学过的内容相关的诗歌进行梳理并更好地理解《我心归去》的主旨,体会文中的情感。3、阅读印发的关于“评点”的资料。[说明]主要是为了进行方法论的指导和优秀评点的示范,给学生以借鉴。(二)情境导入(这部分需要5分钟时间)播放歌曲《故乡的云》营造情境。[说明]在散文教学中,抒情氛围的营造是非常必要的,能使学生披文入情;而且播放歌曲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音乐停止后,教师话语导入。这是一首表达浪迹天涯的游子对故乡无限思念的乡情诗,费翔在歌唱中,将漂泊的游子想要归返故乡的感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下面就请同学们来欣赏这首歌曲。如果说费翔是用他的歌声来表达对故土的思念,那么作家韩少功则是用自己的文字在抒写思乡之情,从心里发出“我心归去”的呼喊。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