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和孩子交流有意义的德育过程取决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方面,其中道德心灵交流因子起桥梁作用。真诚的心灵交流会使心灵开放,定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教师魏书生说“我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敞开,师生之间无思想不可交流”,用真心之犁去耕耘学生心田,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是很重要的。1.利用寄语和学生交流教师要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的不同特点,用“寄语”方式提出鼓励、批评和劝告,搭建与学生心理沟通,互相交流、共同进步的连心桥,启迪学生心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如教师可以平时在批改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有时在课间学生在我身边转悠时,我会把把寄语写在随意贴纸上,送给需要的那个学生,效果也很不错。当学生收到老师充满关爱的“帖纸寄语”时,首先会感到新奇。其次,内心就会产生一股暖流,生成一份激动,流露一种感激。如我给某学生的帖纸寄语是:“你的字很漂亮,作文写得也挺棒。各科老师都称赞你,老师知道在你优秀成绩的背后,一定付出了不寻常的努力。同学们都把你当作学习的榜样,还有许多人在追赶你,你可不能松劲啊!”这段话,无疑给学生加了一勺油,又好似快马加了一鞭。师生间“纸片寄语”进行对话交流,能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使学生与老师的心贴得更紧,达到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效果。再如,我给一位差生的寄语是这样写的:“每当看到你在课堂上一次次举手回答问题时,我为你的进取精神而高兴。但学习是一种艰巨的劳动,光有决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懈的努力,只要你不怕困难,就一定能实现你心中的理想,加油吧!”清代教育家颜光说:“数子之过,不如奖子一长。”与对差生的对话,要力求寻找其闪光点,帮助他扬起自信的风帆。2.利用每日心语和周记与学生交流作为一个语文及思品老师,我抓住“文字的魅力”,在回执本上开辟心语一栏,并且以“周记”为平台,学会与孩子进行纸笔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并正确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由于我和孩子们已经建立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他们把我当知心姐姐看待,经常会在周记中倾吐自己的心里话,心中的烦恼,或是快乐的事……而作为老师不能枉加断论,要想一想事情发生时学生所处的实际情况,并给予理解。用亲切的态度倾听孩子们的意见,有助于加深对孩子的理解,并可形成一种祥和的氛围,使他们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从疑虑转变为信任,从对立转变为合作。及时抓住教育契机,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烦恼,与他们一起分享快乐,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就这样,学生越来越喜欢通过“周记”与我交流,而且他们也非常期盼老师能给他们回信。每天的心语中不仅学生能主动透露心声,而且家长也愿意和老师交流了。[案例]在学期结束的复习阶段里,我班的小S同学通过周记告诉了我他内心的苦恼,信中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沈老师,您好,我的爸爸妈妈对我要求很高,希望我的成绩在班里前7名,每天一回到家,就叫我做作业,我做好作业想去玩,我妈妈也不让我玩,叫我读英语;有时溜出去玩,没过多少时间,妈妈又会叫我回去做作业、看书。而且每天早上6点就让我起床读英语,说英语将来很重要的,一定要学好,我想背其他的,如语文、数学的,可爸爸偏不肯,让我必须读英语,而我的英语学得并不好,读不准音。每天就是学习学习,我都快闷死了,玩也没得玩,有时我会不停用头撞墙壁,真想死死掉算了,活着真没意思。沈老师请你给我想想办法吧,我该怎么办?”看到这篇周记后,我心理一阵紧张,怎么小小年纪想到了死?同时,也深感事情的严重性,必须谨慎处理。于是我斟酌了许久,给孩子回了信,信中我以朋友的口气与他进行交流,跟他说:“爸爸妈妈这样做是为你好,他们希望你成才,所以不辞辛苦地把你从老家带到萧山来学习,这是多么不容易啊,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就会体谅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