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知道大禹是怎样治水的。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教学重点:第二、三自然段。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谁能读读黑板上的这两个词语:治理、制服2、谁能这两个词简单的说说课文的内容?3、这两个词出现在文中的哪两句话中?出示相关句子,指读。二、为什么治水1、“禹下决心治理洪水。”当你下决心要做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表现得非常坚定,来,请你坚定地读一读!禹为什么要下定决心这么坚定地去治理洪水呢?(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课文哪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2、指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语特别能感受到了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出示第一自然段)交流:滔滔:淹没农田:庄稼,老百姓没有东西吃了冲倒房屋:没有地方住了无家可归:没有家可以回了。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体会禹看到严重水患时的心情,他会怎么想,怎么做三治水结果过渡:从刚才同学们的朗读中,老师深深地感受到了洪水就像一头猛兽,摧毁了老百姓幸福的家园。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大禹挺身而出,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在经过13年的艰辛治理后,洪水终于被——,(点出第四自然段的文字)老百姓终于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了,这是多么令人兴奋啊,老百姓该有多么感激大禹啊!2朗读训练:你能读好这段文字吗?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吗?(读出高兴、感激之情)3板书:英雄,你见过英雄吗?见过哪些英雄?小结:英雄就是不怕困难、勇敢顽强,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些人,(点伟大),我想应该是付出的努力更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更大的那些人。让我们读好这个词:伟大英雄四怎样治水1、过渡:大禹就是这样的一位伟大英雄,你知道人们为什么称大禹是伟大英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段,划出相关的词句。(1)第2自然段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红色显现)这里的“千”和“万”是确指一千、一万吗?那是指?指导读好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3)小组交流:同学们想象一下,大禹会遇到哪些困难,哪些危险呀?他又是怎么克服的呢?提供想象情境:当他所带的干粮吃完了,只能……;当他来到悬崖边,一条河挡住了去路,他就……;当他在森林里查看地形的时候,一只又高又大的黑熊向他扑来…………为了寻找治理洪水的最好办法,大禹付出了多少艰苦的劳动啊!引导学生突出“吃尽、走遍、千辛万苦、千山万水”治水工程是多么的浩大!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面对滔滔的洪水,大禹没有采用“堵”,经过充分的察看之后,禹用了什么方法来治水?“察看”什么呢?为什么要看水流和地形?(结合看图)(了解水是从高处往低处流的)“挖通”怎样来挖通呢?教师讲解“劈开”“引导”,教师简笔画,告诉学生这样的方法就是引导。教师告诉学生鲧的治水方法,比较,你觉得大禹怎样?他用这样的方法治理洪水容易吗?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的?九座大山,九条大河,课文里就有一个词说明山水很多。(千山万水)他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一定吃了不少苦,课文中就有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