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纸(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再次感受姥姥的高超技艺师:上一堂课,我们初读了《姥姥的剪纸》,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感受了姥姥剪纸技艺的高超及其原因,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请你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说说姥姥剪纸“神”在什么地方?生:姥姥剪纸非常快.师:刷刷几下就是一副图样。生:姥姥剪的纸栩栩如生。师:是的生:姥姥的动作很熟练。师:不错。生:姥姥的剪纸很多师生引说:左邻右舍的窗子上——“都贴着姥姥心灵手巧的劳作。”生:姥姥剪的纸很逼真。师:不错。生:姥姥剪的纸非常丰富。师:丰富多彩,你说。生:姥姥的手很巧师生引说:课文当中有一句话写姥姥手的,我想你们不会忘记。姥姥的手——“就是眼睛”,好使的剪刀——“就像她两根延长的手指。”一双巧手,一把神剪,这姥姥真是——“神了。”师:我们学着笑源一起来夸夸姥姥:你姥姥神了——(出示:“你姥姥神了,……剪只公鸡能打鸣。”)(生齐夸)【教学感悟:通过复习,巩固上一课学习的内容,并与新授内容融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对姥姥完整的认识,】二、自读全文,初步体会姥姥的浓浓情意师:真棒!上一堂课,我们在交流大家对姥姥印象的时候,还有同学说,姥姥是一个很有情意的人。那么今天这堂课,我就想带着大家一起去体会体会字里行间所饱含的这一种情。(板书:情)师:请同学们拿纸头,浏览一下课文,你从课文当中读通了姥姥对谁的情?师:有同学课文已经很熟了,你先说。生:我读出了姥姥对我的情。师:对我的,对孙儿的情,读到这一点的同学请举手。都读到了,你们真棒!这的确是课文的重点,我们待会儿再来细细地体会,还有同学,你读到了姥姥对谁的情?生:我读到了姥姥对所有人的情。师:所有人是指,重点在文章当中是指什么人?生:是指来求她,来帮他们剪纸的人。师:也就是那些左邻右舍,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生:我是从“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有求必应,任谁开口都行。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师:从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你说说看。生:慈祥的姥姥广结善缘师:你说说从哪读出了姥姥对乡亲们,对左邻右舍的这种情的。(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生:因为课文中说任谁开口都行,这说明姥姥很爽快,所有人求她的事,她都可以答应。师:任谁开口都行,说得好。还有谁是怎么理解姥姥对乡亲们的这种情的?你说。生:我还读到“说吧,派啥用场?往哪儿贴?”读了这个说明姥姥十分的爽快,而且她对谁都这样子爽快。师:对谁都这样爽快,是不是。所以这里还有一个词叫?这样吧,你先把姥姥的这种爽快给大家再读一读,好不好?(生读)师:好像还不够爽快是不是?谁再爽快一点,没有任何要求,没有摆任何架(指名读)师:不管谁来都是这样,有要求都答应,这就叫什么?生:有求必应。师:你怎么理解?生:就是人家有什么要求,她果断地答应。师:如果说来的是位小孩,她答应不答应?生:答应。师,来的是位老大爷?生:答应。师:来的是村里的大户人家,有钱的。生:不答应。(大笑)师:为什么?生:因为……师,当然他那个钱不是因为他不遵纪守法搞来的,他是勤劳致富搞来的,他有钱,那她答应不答应?生:答应。(大笑)师:你是想到他可能是不正当渠道搞来的,那来了个穷人,他答应不答应?生:答应。师:那就叫什么?生:有求必应。师:广泛地结交了好的人缘,有谁来要求都答应,这就叫“广结善缘,有求必应。”她对乡亲们真是有一份感情啊!还有吗?生:我从“姥姥撩起蓝布围裙擦擦手。”我可以看出姥姥做事是很麻利。师:把自己手上的事儿放下来,赶快干什么?生:为别人做事。师:为别人干什么?生:剪窗花师生引说:你看别人拿着窗花是——“乐颠颠的”师:非常非常满意,真是一位热情、善良的姥姥,我们从这一小节中感受到姥姥对乡亲们的情,谁把这一小节读一下,读出你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明确这一课学习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总体感受,根据文本特点,适当体会姥姥对乡亲们的情。这样,既让学生对姥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教学中又做到有轻有重。】三、想画面抓细节,充分品味祖孙之情师:好,从这一部分我们刚才体会了姥姥对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