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抗真菌药的临床应用药剂科周广洁2013.10概述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菌群失调艾滋病患者逐年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不断出现,愈来愈多的真菌被发现可以危害人类。研究显示,器官移植受者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为20%~40%,而AIDS患者发生真菌感染的可能性高达90%*。念珠菌血流感染(BSI)占医院获得BSI的第四位*。*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与治疗指南,2007.中华医学会,念珠菌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11.真菌及真菌感染概述---真菌结构及分类---真菌感染高危因素---院内常见真菌感染特点抗真菌药介绍---分类---作用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比较---对器官功能影响---其他注意事项目录真菌结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整。真菌的分类真性致病菌--组织包浆菌、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着色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曲霉、毛霉、放线菌属、奴卡菌属酵母型--隐球菌属类酵母菌型--念珠菌属霉菌--曲霉、毛霉双相样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球孢子菌致病性生长形态深部真菌感染--真菌侵入内脏、血液、粘膜或表皮角质层以下深部皮肤结构浅部真菌感染--仅侵犯表皮的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类真菌--肺孢子菌、奴卡菌、放线菌充分评估病人高危因素免疫因素免疫因素屏障功能破坏屏障功能破坏恶性肿瘤所致的免疫缺陷;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或功能异常:若中性粒细胞减少至100/mm3持续3周发生率为100%*;免疫抑制状态: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儿、血液透析、肝肾功能不全、高龄患者皮肤屏障破坏:中心静脉导管、活检、气管切开、创伤、烧伤、腹部手术等;胃肠道屏障破坏:牙周病、粘膜炎、肛周病变;呼吸道屏障破坏:鼻窦炎、肺脏纤毛和粘液产生改变;泌尿生殖道屏障破坏:导尿管肠道菌群失调,念珠菌繁殖,宿主粒细胞吞噬功能下降:98%-100%真菌血症与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有关长期使用广谱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抗生素*陈佰义,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2004.院内常见真菌感染的特点院内常见真菌感染的特点念珠菌(假丝酵母菌)病:人体内最大的最大的真菌正常菌群,与外界相同的器官广泛存在。占真菌感染的80%其中:白色念珠菌(46%)光滑念珠菌(19%)热带念珠菌(13%)近平滑、克柔等其它(2%)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光滑对氟康唑呈剂量敏感性早期--侵犯粘膜局部侵犯粘膜局部(口炎、咽炎、食道炎)严重--侵袭性感染,播散性念珠侵袭性感染,播散性念珠菌血症,胃肠道和血管内导管是其入血的主要门户,可急剧进展为内脏器官的重症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侵犯内眼,视力下降;肾、脑、心脏。院内常见真菌感染的特点院内常见真菌感染的特点隐球菌病:新生隐球菌,鸽粪,呼吸道吸入;中枢神经系统(噬神经性)AIDs患者隐球菌感染的发病率约为5%-10%。曲霉菌病:最常见的为烟曲霉血清半乳糖甘露乳糖抗原检测(GM)试验可作为早期诊断方法之一多感染在肺,临床类型分为寄生型、过敏型以及侵袭型。毛霉菌病:发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多首先发生在鼻或耳部,经唾液流入上颌窦、眼眶,引起坏死性炎症和肉芽肿,再经血流侵入脑部,引起脑膜炎侵犯血管造成损害—组织坏死倾向。菌。抗真菌药分类抗真菌药分类抗真菌药按化学结构分为:抗真菌药按化学结构分为:多烯类:两性霉素多烯类:两性霉素BB、制霉菌素、制霉菌素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咪康唑等唑类: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咪康唑等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烯丙胺类:特比萘芬烯丙胺类:特比萘芬嘧啶类:氟胞嘧啶嘧啶类:氟胞嘧啶抗生素类:灰黄霉素抗生素类:灰黄霉素真菌细胞壁真菌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1,3)-葡聚糖合成酶棘白菌素类(卡泊芬净)P450酶唑类(氟康唑)多烯类(两性霉素B)抗真菌药作用部位示意图麦角固醇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的14-α去甲基酶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抗真菌药作用机制烯丙胺类唑类P450酶14位还原酶和7-8位异构酶多烯类抗真菌药作用机制抗深部真菌药抗菌谱抗深部真菌药抗菌谱克柔念珠菌天然耐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