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教案第十一单元课题期末复习(一)第1课时总第58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写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20以内数的意义、数的组成、顺序,培养数感。2.巩固对物体特征的认识,并按统一标准分类整理,用统计方法获取信息。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教学重点复习认数、认识物体。教学难点复习认数、认识物体。教具、学具准备相关习题学前预判: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12里面有()个十和()个一;2个十是()。比19多1的数是();19比()多1.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5,这个数是().5连续加5,结果是()、()、()。二、查缺补漏训练:1.复习认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1)看图写数(第1题)学生独立数一数,写一写。集体交流。(2)数数、数的顺序(第2题)从0数到20,从20数到0.独立完成,集体反馈。提问:在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比左边的怎样?(3)11—20数的组成。(第3题)10个一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1个十)独立完成,集体交流。(4)数的大小。(第4题)出示题中的5个数,让学生从中任意选出两个,比一比大小,并说说比较时的思考过程。然后依次完成题中的填空,加深对数的大小比较方法的体会。2.计算。(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要求他们联系数的组成说说思考过程。三、综合运用提升:复习认物体、认位置、分一分、几和第几。1.出示第6题说说图中有哪些立体图形?数数它们各有多少个?完成统计表,集体校对。2.刚才我们把这些立体图形按形状分成四类,想一想,它还可以怎样分?分几类?哪几类?(颜色分3类:绿色、蓝色、黄色)四、全课总结:还有什么疑惑吗?五、课堂作业《补》教学反思:课时教案第十一单元课题期末复习(二)第2课时总第59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情景和实物图,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游戏、竞赛等各种形式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运算速度和正确率。3.通过对表格式的问题的解读和练习,提高学生的整体观察和理解能力。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教学重点复习加减法的意义,通过练习,提高速度和正确率。教学难点复习加减法的意义,通过练习,提高速度和正确率。教具、学具准备相关习题。学前预判: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1.小组游戏(第7题)谈话:我们的好朋友数字宝宝们想和大家玩一个游戏,愿意吗?游戏规则:从0—10中任选三个数字,组成算式。指名回答;同桌互练2.口算练习(第8题)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口算,比比谁掌握最熟练。(1)开火车抽卡车练习。(2)小组竞赛完成。二、查缺补漏训练:1.第11题(1)先说出图意,列式计算。(2)汇报交流。三、综合运用提升:1.第9题(1)观察表格,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做什么?(2)填表。(3)汇报交流2.补充西瓜菠萝椰子原有3个7个8个又运来5个7个10个一共()个()个()个四、全课总结:还有什么疑惑的地方吗?五、课堂作业《补》教学反思:课时教案第十一单元课题期末复习(三)第3课时总第60个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对数学的兴趣。2.在计算的过程中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好习惯,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自己语言表达水平。思考与调整(二次备课)教学重点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教具、学具准备相关习题。学前预判:教学过程:一、知识系统整理:1.出示20以内进位加减法的口算。9+5=8+7=8+3=7+6=9+2=口答,说一说每道题是怎样算的?2.出示:8+7=9+3=4+7=7+8=3+9=7+4=说说规律: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3.小结: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时用“凑十法”比较简便。二、查缺补漏训练:1.不计算,你能知道哪个算式的得数大吗?2.小组竞赛(第16题)比一比,哪组算得又对又快。3.不计算,你能知道哪个算式得数大吗?(1)8+7O7+87+9O10+7小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大,和也会大;反之,另一个加数小,和也会小。(2)独立完成,汇报交流。三、综合运用提升:1.第17题。(1)完整说说图意。(2)独立列式计算。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五、课堂作业《补》教学反思:课时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