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2、提取关键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结构(重点)3、理解文中的说明顺序(难点)4、发现生活中的物候现象,欣赏大自然的美好教学过程一导入:欣赏画面,用心感悟大自然的四季。解析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点出了说明对象,将抽象的科学知识通俗化,使读者易懂新颖别致,引起读者兴趣。二预习检查,按ppt要求填写内容。三整体研读,1自读课文,根据要求,快速准确筛选信息(注意找文中标志性词语)(1)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段)介绍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四合作探究,探究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1第一段,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2决定物候现象来临早晚的四个因素,是从主到次到逻辑关系,其中纬度、经度、高下是空间顺序,古今是时间顺序。3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是从主到次的逻辑关系。4全文从春夏秋冬介绍大自然的语言到研究物候学的意义,有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到逻辑顺序。五拓展,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请为大家做介绍。(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六练习1、课文中说明影响物候现象来临四个因素的段落能否调换位置?为什么?请说明理由。2、用所学物候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2)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七作业:1、导学测评(必做)2、新方案81页阅读《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选做)预习作业:完成《三峡》预习导学1、2、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