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长春课标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职工子弟小学程桂君望洞庭(唐)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洞庭湖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长江南侧。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思考:诗人是站在什么角度看洞庭湖的?你从哪个字看出来?诗人是从远处看洞庭湖的,从“遥望”可以看出来。书写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湖光秋月相互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的潭水无风时,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相:相互。古代铜镜“镜未磨”,古代的镜子是用铜制做的,镜表面需要经过打磨。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古诗中有三个比喻句,你能找到吗?•没有一丝风吹过,静静的湖面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白色的银盘。•___________________像洞庭湖中的一颗青螺没经过打磨的铜镜洞庭湖苍翠的君山•《望洞庭》描述了一幅优美的秋月洞庭图,抒发了作者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人对面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螺壳。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阔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练习:1、《望洞庭》的写作顺序是从()到(),表达了作者()之情。诗中描写的是()的景色。主要写了()、()、()、()四种景物。2、《望洞庭》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分别把()比作未磨的铜镜;后两句把()比作了(),把()比作了()。3.《望洞庭》是代诗人写的,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绘了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感情。近远对洞庭湖的喜爱洞庭湖美丽洞庭湖秋月静水君山比喻洞庭湖水面洞庭湖白银盘君山青螺唐刘禹锡热爱大自然课外知识抢答•1、诗圣——•2、诗仙——•3、诗佛——•4、大李杜——•5、小李杜——杜甫李白王维李白、杜甫李商隐、杜牧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2.说说诗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