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石中:李瑜数学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它可以弥补数学学科实践能力的不足,加强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兴趣、个性、特长等自主、和谐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它提倡的是参与、探索、思考、实践的学习理念,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总结这一年来实施数学活动课教学的实践,我认为要想搞好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专研教材,认真备课。备课时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力求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都不同程度的体现了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而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教材有——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对活动的内容和方法都要进行科学周密的设计,力求使实践活动呈现科学性、趣味型、多样性;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初中数学教材所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我们在组织实践活动时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实践活动形式,并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开展活动。如:初中数学第一册“立体几何”中“画三视图”动手利用实物搭建几何体来掌握本节内容。二、做好课前准备数学活动课,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角,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配角。教师只是从宏观上控制课堂教学把握学生学习的大方向,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绝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支配。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的主体,而且具有主导的成分。要活动,必须有活动的对象,即活动的内容和活动使用的工具、材料。活动课学生是主角,大量的时间由学生支配,他们要活动,就必须自己准备相关的材料和工具,否则,活动是无法进行的。教师不可能为每个学生都准备若干套学习的工具和材料。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吗?学习的材料和工具都必须在课前准备好。临时抱佛脚,上课后才去准备材料,肯定会影响到活动课的教学质量。所以,上活动课前,老师就要告诉学生准备些什么,并检查学生的准备情况,确保数学活动课能够正常进行。三、明确活动目的数学活动课也是数学课。既然是数学课,就要有老师的参与,来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就难以保证学生学习的质量。为什么要在传统课的基础上增设数学活动课?就是因为传统的数学课有一定的缺陷,培养的学生不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和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数学活动课能够弥补传统课的不足,使数学教学日臻完善。放任自流的数学活动课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失去了开设数学活动课的意义,有悖于开设数学活动课的初衷。初中的学生,年龄一般在十三岁左右,多是独生子女,一切有父母和教师筹划安排,做事的目的性不强。如果没有老师或者家长以及其他长辈的安排,常常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在数学活动课上,如果老师不告诉他们做什么,他们会觉得自己没有了主心骨,无所适从,随波逐流,胡乱做些什么,消磨时光。要提高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质量,老师就要向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干到什么程度。三、重视课堂管理数学活动课是松散型课。数学活动课,教师提出学习任务、明确教学目的之后,剩下的事情就由学生做了。学生可以单兵作战一个人研究活动的内容,也可以成立联合舰队,自由结合在一起共同研究活动的题目。不论是单兵作战还是联合行动,都是他们自己的行为。“撒兵不由将”,我们把活动的权力下放给学生,学生思维的触角就会向各个方向延伸,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在活动的场地里走动,使得数学活动课看上去比较乱。记得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句话:“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所谓的纪律,其实就是规范的管理。所谓的革命,其实就是人们所做的事情,只不过它批上了时代的色彩而已。规范的课堂管理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保证。没有严格的、规范的管理,就不能够保证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质量,也不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