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手工创意无限尝试教学法的提出者邱学华先生曾经写道:“从小培养儿童试一试的精神,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他们长大后,对于不懂的事物,不会做的工作,都能有让我试一试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是否的重要标志。”众所周知,幼儿具有天生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能从中提出种种问题,并寻求答案,而尝试正可以满足幼儿的这种心理。在这种试一试的活动中,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而且还能培养幼儿活泼好问、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对他们今后的生长发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学前教育网0幼0教在幼儿园教学中,手工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手工材料五花八门,方法多种多样,一张纸,一块布、一个盒子、一片树叶,都可以信手拈来,随意制作,而且其中蕴含了从观察到思维,从认识到操作、从想象到创造等多种教育契机。教师因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尝试,探索,并发现问题,且通过互动来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乐趣。根据邱学华先生的“尝试教学理论”,我在幼儿园的手工活动中进行了尝试。学前教育网一、题材的选择手工活动的题材已不只是单纯依附在计划性活动中的一项以培养技能为目标的活动。而逐渐发展成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生成出的,以手工技能和创新精神并重发展为目标的活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陈旧、不贴近幼儿生活、与幼儿实际情况相违背的手工活动已不能充分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使幼儿自主地活动。因此,手工活动中题材的选择便显得尤为重要,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1、游戏活动中的手工活动。游戏是一种幼儿可以做自己希望做的事情和情景,它与学习是界限模糊化的联合体。游戏的过程是幼儿自主,教师与幼儿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大多割裂了游戏与手工活动的关系,认为游戏归游戏,手工归手工。游戏中所使用的锅、碗、电话、床单、桌布、信封、小吃店的食品等游戏材料多是成品或教师辛苦制作的。实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游戏与学习之间的互动关系,阻碍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我发展,同时也造成了幼儿在手工活动中人为、枯燥、重复学习的现象。其实,幼儿不是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告诉、解释、示范等形式来教幼儿,幼儿最需要的是教师观察他们的行为、理解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的需要。当幼儿在美工室中游戏时,看见其他班做的纸碗、纸盘,并产生兴趣时,环保纸碗加工厂的游戏便开展了。这时我们便和幼儿一起观察思考,向制作者询问制作方法并尝试制作;当幼儿发现娃娃家的桌布不用大头针固定就易滑掉在地上,用大头针固定则比较危险,易戳手,他们便相出了用针缝的方法,于是我们提供了缝被针、线、纽扣、花边等材料和感兴趣的幼儿一起缝制了桌布等等。在这些游戏活动中,我们都是在幼儿当前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了恰当的帮助与支持,从而也从中发展了幼儿手工制作能力。2、生成性活动中的手工活动生成性活动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幼儿能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自主地丰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认识结构并向更高一级的认识阶段发展。在活动中,幼儿的行为是自由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师是在满足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让幼儿自主地探究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幼儿常常会就一个问题,生成出许多活动。如:在生成性活动《帽子》中,幼儿便想到了要做帽子,这时教师并没有将自己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幼儿,因为此时无法预想到幼儿会做什么样的帽子?选用哪些材料?怎么做?所以我们放手让孩子自己先想好自己想做什么帽子,然后自己准备做帽子的材料。当幼儿做好帽子后,大家发现虽然这些作品是经过思考才做的,但大多数的帽子都是纸袋式的帽子,有的帽子还是平面的。于是,幼儿便自发的对帽子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得出帽子大致有保暖、保护、美观的作用。接着他们就对帽子提出了改进意见。例如一名幼儿做的是摩托车手帽,有的幼儿就说:“摩托车手帽主要是用来保护车手头部、防风沙的,但是他做的帽子是纸做的,手轻轻一捏就扁了。”就这一个问题,大家很快就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