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VIP免费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_第1页
1/2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_第2页
2/2
用賞識的眼光看待孩子单位:扬中是实验幼儿园姓名:袁君邮编:212200所谓的“问题孩子”是指那些“不听话”、“爱打闹”、经常给老师“出难题”、“惹麻烦”的孩子,对这类孩子的教育和转化有很大的难度,总是令老师们“头疼”和“棘手”。在教育实践中,由于某些教师的教育和处理方法不当,常常引发一些不良的后果。下面以本人教育实践中的一个成功案例谈谈如何实现对“问题孩子”的转化问题。教育案例:那年10月中旬的一天,我刚进幼儿园的大门,就听到了我班的李老师的“怒吼”:“我都告诉你多少次了,怎么还不听呢?你到底想干什么?……”我们班级里有一个“问题孩子”——小明,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情了,不用问,肯定又是小明惹麻烦了。果不其然,刚才小明又把班上小朋友给咬伤了。咬人、打架、向同伴吐唾沫、破坏公物和小朋友的物品、上课乱说话、随意“下位”走动、和老师吵架等对于小明来说是司空见惯的行为了。李老师的训斥刚结束,小明又冷不妨地咬住了李老师的手,把李老师咬得哭了起来,为了这个小明我们也想了好多办法,效果都是微之甚微。后来在不断的摸索中,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堵不如疏啊!后来我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堵不如疏啊!为此,我调整了教育策略,由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出击:我根据小明爱表现的特性,安排他坐班上的小组长,并因势利导他要作出表率,要象大哥哥一样呵护弟弟、妹妹,不能再和他们打架了,更不能带头搞破坏;在他取得成绩的时候,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我发现每次得到表扬的时候他都很兴奋;在班级表演儿童剧的时候,我有意识地安排他扮演弱势对象,让他在“被欺负”的体验中逐渐升腾关心别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情感;有时候我也故意创设情景让他体验“挫折”和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感受,以此来磨练他的意志和耐力,提高他的抗挫折能力和意识……后来,他的“问题”被逐渐克服掉了,他在班级里获得了“新生”,我后来又做了个跟踪调查,从他小学老师那里每次得到的反馈都是小明是一个好孩子,在班级里从来都不欺负同学,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还一直是班级里的学习委员。案例反思:“问题孩子”的普遍存在是不容回避的事实,如果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加以解决,很可能造成对孩子的深深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科学地加以对待,就会使他们得到有效的转化。第一,要怀着一颗平和的心态对待“问题孩子”。首先,对待“问题孩子”不要恐惧,要树立这样的一种观念:随着现在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多,家庭教育的失当,“问题孩子”的大量出现是必然的现象。我们的教育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孩子”才体验到了快乐,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教育价值之所在。其次,要正确界定这些“问题孩子”,要综合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寻求有效解决的办法;要分析这些“问题”是否真的是“问题”,或许在这些“问题”的背后包含、隐藏着孩子许多的渴望、需求,如果我们一味地加以压抑和拒绝的话,很可能就错过了对有效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错过了促进孩子快乐、健康成长的契机。其实,孩子的“问题”正是他个性特征和个性发展需求的极端反映方式,据研究表明,孩子对自己需求的表现方式主要是通过一些极端、外露的行为体现出来的,我们要看到呵护孩子个性、引导他们个性的健康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如,上述案例就是充分地利用了小明“爱表现”、争强好胜的个性特征来安排他做小组长,使他在这个过程中个性得到正确引导,逐渐体验到了快乐和幸福,体验到了呵护同伴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第二,要学会“宽容”和“赏识”,要积极营造有利于“问题孩子”发展和转化的环境。据研究表明,“问题孩子”出现的主要因素在于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所致。如果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的话,他们个性中的薄弱方面就会暴露出来,这时候如果我们强行压制,会导致这些“问题”的愈演愈烈。有效的教育方法就是教师能够准确和及时地察觉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并营造出有利于转化的情境,让他们的需求得到满足,就会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孩子比成人更渴望得到鼓励和被认可,教师如果积极利用这个契机进行转化就很容易使他们接受。在上述的教育案...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