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沟通中外的“丝绸之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张骞两通西域及丝绸之路的开通、路线和意义。2、过程与方法目标: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张骞持之以恒,敢于冒险的精神,认识国家统一与中外交流的重要意义。<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2、难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图片展示葡萄、核桃、石榴这些水果,提问:秦始皇能吃到这些水果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导入:要想知道秦始皇能不能吃到这些水果,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得到答案了。(2)讲授新课,突出重点、难点:一、张骞通西域(板书)1、背景:①西域?——教师通过PPT地图讲解西域的地理位置。②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招贤令——学生扮演角色)2、张骞两次出使西域:①学生预习课文,填表格,教师总结。②教师陈述过程,分析张骞的精神。③自主合作,找到哪些是西域传入的?教师总结。二、丝绸之路(板书)1、形成:学生自主预习找到答案,教师进行总结。2、作用: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3、路线:(穿越时空,找出丝绸之路有几条可以走):路上丝绸之路、海丝绸之路——教师通过PPT地图讲解。4、播放张骞与丝绸之路的视频,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丝绸之路。5、讲解新闻速读——阐述“一带一路”的含义。三、对西域的管理(板书)1、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阿尔巴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2、班超经营西域:派甘英出使西域。<四>课堂小结:1、一人:张骞通西域,为中西文化做出重大贡献。2、一事: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一路:丝绸之路架起了东西文明的友谊之桥。4、总结:秦始皇不能吃到这些水果,因为这些水果是在西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才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五>课后作业:学法大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