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咫”、“绌”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整体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4、培养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二、教材分析《敬畏自然》是第三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教学重点:一是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二是学习文章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的通俗易懂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1、理解“敬畏自然”的内涵,2、理解文中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编写师生共用导学案。三、教学方法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学设计第一点就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并进行适量变化,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兴趣及较高的注意力,教学设计的第二点在于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的思考,本课以散文形式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要“敬畏自然”,文章中有部分字词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考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与问答法解决,针对教学重点,可采用情景激励法、资料交流法、比较法、及讨论法,针对文章难点,主要考虑采用点拨法、分析法、提问法、诠释法等,力求能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使显示把握重点、突破难点。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一段短片,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播放视频《龙卷风》课前延伸部分1、本文写了什么内容?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表达一种忧患意识和情感。2、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明确:最后一自然段。3、梳理文章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否定人能征服自然的口号。第二部分:(2—10)比较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第一层:(2—4)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相比不过尔尔。第二层:(5—7)人类智慧与大自然智慧的关系。第三层:(8—10)宇宙有生命,人类处处有弟兄。第三部分:(11)人类应当敬畏自然。课内探究部分自主学习:一、读准字音,据上下文语境理解词义:狼藉混淆深邃自不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二、整体感知:1、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作者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什么?2、你认为“敬畏自然”的内涵是什么?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明确: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宣称要征服自然。这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明确:之所以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3、“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存在不存在?“智慧”和“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明确:拟人手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成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相对的两个概念,具有可比性。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巩固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组词。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他很讲义气,很有良心,每次帮助他人后都沾沾自喜。B.高深莫测的星空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C.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相形见绌。D.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3.将下边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的不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