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1949—1956)过渡时期总路线第4课三大改造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过渡三大改造指的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1956年)任务(目的)三大改造改造的内容改造的途径方针和政策存在的问题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手工业业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后期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于粗糙等缺点赎买阅读材料1956年底,一位资本家这样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材料谈一谈三大改造在当时有怎样的重要意义?图片中的人物分别是?在他们带领下20世纪中国发生了哪几次历史性的巨变?这些巨变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一、辛亥革命+意义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意义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2011历史课程标准第16页中指出:“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历经清王朝晚期和中华民国时期。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什么是“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840年1919年1919年1949年1949年鸦片战争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改造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工业化起步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迈向社会主义194919561976(1978)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现代史的历史分期(1949—至今)今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文革”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十年动乱,“左”倾错误发展到顶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6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方向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党建时期(1919——1923)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全面抗战时期(1937——1945)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1919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49)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取得抗战胜利国民党败退台湾,割据台湾,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国共关系演变历程(特征)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1924——19271927——19371937——19451946——1949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中国现代史的内涵“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现代化含义:•现代化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换的过程,其动力是工业化,涉及整个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这一过程既包含物质生产方式的改变(指工业化)、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指民主化),还包括社会生活和风俗的演进(指城市化)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演化等内容。1949195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与延误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振与辉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准备与启动现代化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史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