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公共生活中学生自主自律意识培育的研究》教学设计《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芙蓉区育英学校:卢娜【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2页例1、例2。【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经历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2.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热爱数学的兴趣及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学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若干张,彩色大圆形纸片一张,两个人一袋,课本情境图,练习题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分一分(每张桌一袋学具:4张长方形纸片;2张正方形纸片;2张小圆形纸片;1张彩色大圆形纸片。)师:同学们,为了上好这节课,老师为每一张桌的两个同学准备了一袋学具,下面就请同桌两个人协商把学具袋里的各种纸片平均分开,每人一份。[设计意图:此处为学生每张桌准备一袋学具,一是在课的开始创造了使全体学生人人都能参与学习活动的情境,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学生在分学具的过程中回忆“平均分”的意义,为学习本节知识做好铺垫。三是同桌两个人在把一个彩色大圆片“平均分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初步感知了12的意义。](学生分学具,重点关注两个人如何分一个彩色的大圆形纸片)。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你和同桌每个人分别分得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张小圆形纸片,几张大圆形纸片?(找一个学生到台上做记录)生1:我们是平均分的。生2:我们每人分了2张长方形纸片,1张正方形纸片,1张小圆形纸片,半张彩色大圆形纸片。生3:我们也是这样分的。……二、探索研究几分之一师:看来大家意见比较一致,都是这样分的。我们来看一下××同学的纪录:一张、两张,这位同学用的是1、2来记的。唯独对“半张”彩色圆片这位同学用了“半张”两个字来表示。1.说一说。师:“半张”彩色的圆形纸片怎么表示?你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你想用一个什么样的符号来表示?自己创造一个表示半张的符号。生1:我用表示。生2:我用表示。生3:我用表示。生4:我用表示。……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了“半张”。现在老师想请××同学(生4)介绍一下:你是怎么想到用“”这样一个符号来表示的呢?生4:我从书上看到的,一半就是二分之一,就是这样写。师:你真聪明!你还知道关于“”的哪些知识?还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4:我还知道1叫分子,2叫分母。师小结:刚才的同学讲得非常好。为了准确地表示出半个,科学家创造出了“”这样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就表示半个。这是一个数,叫做分数,读作二分之一。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分数的知识。刚才听到××同学是怎么读的吗?读一读,试一试。(指名读、齐读)习惯上,这样写:先写中间的“—”,再写横线下面的“2”,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写一写试试。(指导书写)[设计意图:在这里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有所了解,教师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地调整教学,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放手让了解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势利导、借助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分数的读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计划的课堂变为了生成的课堂。]2.折一折。师:(1)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半个可以用12来表示。每个同学举起自己分得的个彩色圆片让大家看一看。(2)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想一想:你是怎么折的?(学生活动,动手折“12”)[通过动手折、说出自己的折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直观地体验理解了的意义。]汇报交流:哪位同学想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生1:我用的是长方形纸片,对折就是。生2:我用的也是长方形纸片,是这样对折的,也是,对折就是平均分开。生3:我的是这样:对角折平均分开,也是。生4:我用的是正方形。生5:我用的是圆形……3.想一想。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折出了12。现在想一想:你认为在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又表示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