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周测卷答案人体的代谢与稳态人体的免疫与稳态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答案C解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A正确;体温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B正确;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C错;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控,D正确。2.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了体液免疫和超敏反应两个难点。体液免疫和超敏反应的抗体都是由浆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都是免疫球蛋白,都能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发挥免疫效应所不同的是体液免疫的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物中。而超敏反应的抗体,则吸附在肥大细胞的表面。3.答案C【解析】有机磷农药能抑制胆碱酯酶的作用,不作用于突触前膜,故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没有消失,膜电位不发生显著变化,故A、D错误;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使得神径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分解,所以就一直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故B错、C正确。4.答案B解析静息电位时,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此时仍有离子进出神经细胞;正是由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结合有特异性,神经递质才能传递特定的信息;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的。5.答案C解析预防接种是将被特殊处理过的细菌、毒素或病毒等制成各种特异的疫苗,接种到人体内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有些疫苗需多次接种是因为接种之后产生的抗体会随时间的延长慢慢减少,记忆细胞数量也会逐渐减少;另外,由于个体之间存在体质的差异,一次接种不一定能够产生有效或足量的抗体和记忆细胞。6.答案C解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突触完成的,兴奋从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A、B正确,C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兴奋部位的电位是膜内为正膜外为负,D正确。7.答案C解析水盐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中主要分布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8.答案B解析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脑中的高级中枢对脊髓中相应的低级中枢有调控作用。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大脑皮层W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V区受损患者不能看懂文字。9.答案C解析给予神经纤维一适宜刺激后,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造成钠离子内流,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神经纤维产生兴奋;当兴奋传至a电极处时,记录仪的指针为零,说明此时a、c两电极处膜外电位相同,而此时a电极膜外是负电位,因此,被损伤部位c点膜外也为负电位;兴奋传至b点时,a处的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即a处膜外为正电位,c处膜外为负电位,此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记录仪的指针发生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因此,结果能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10.答案B解析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通过了突触间的传递,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能产生反应,但没有通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称为反射活动;刺激皮肤细胞A,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加,K+外流以维持电位差。11.答案C解析结构①将多巴胺释放到突触间隙的方式是胞吐,该过程需消耗能量;可卡因可抑制多巴胺转运体将突触间隙的多巴胺运回到突触小泡内,因此可卡因可导致突触间隙的多巴胺含量增加;由题图可看出,多巴胺发挥作用后会运回突触前膜,而不是被降解;甲状腺激素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会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12.答案C解析由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以判定GABA不是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由图示可以看出,X是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出来的,其应该是神经递质——GABA,它具有抑制兴奋的作用,因为GABA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阴离子内流,阻止电位逆转,使动作电位不能形成。某病人体内缺乏GABA酶,当GABA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并发挥作用后,不能及时被灭活,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持续受到抑制。静息电位的维持(A~B)与恢复(D~F)主要靠K+外流实现;动作电位的产生(B~D)主要靠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