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21课《搭石》教学设计武定县高桥小学李永梅【教材分析】《搭石》是一篇乡土气息浓厚的文章。课文通过质朴感性的笔触把我们带入了乡间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如画的风景图,体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本课所在单元主题是“人间真情”,旨在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培养学生谦让、友善、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二是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育学生做一个心灵美的孩子。【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这一理念,我尝试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中把抽象的文字还原为生动的画面,试图通过所想象的画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从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体会到人间的真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朗读、想象画面,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境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文中人物的心灵美,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做一个默默无闻、心中有他人、团结礼让的孩子。【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谈话:刚刚结束了愉快的寒假,同学们去过哪里旅游?觉得哪里的景色最美?可是,()美()美,再美也比不上家乡美。在我们的家乡——云南武定有哪些美景?2、课件出示武定的美景图,提问: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1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发现美)1、师: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现美,欣赏美。2、播放媒体资源课件中的范读动画,听一听,想一想?(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搭石”?(2)、“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3、交流:什么是“搭石”?(1)、听了以后,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搭石了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2)、谁能上台来为家乡的人们摆摆搭石。(把纸石块搭到黑板上)(2)、课文中是怎样描述搭石的呢?大屏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4)、齐读。4、交流:“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读了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说)你们说得都不错,和作家刘章爷爷的心是相通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写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板书一道风景)5、交流: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学生汇报:(1)、老人及时调整搭石(整搭石)(2)、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走搭石(走搭石)(3)、两人相遇,招手礼让(让搭石)(4)、遇见老人,背负过溪(过搭石)三、合作探究,品读搭石之美。(品味美)1、读一读、议一议(寻找美)(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风景呢?就让我们跟随着刘章爷爷,跟随着家乡的人们一幅块去寻找搭石之美吧。(2)、大屏出示学习要求:①、自读自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的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划出相关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受和体会,不懂的地方标注问号。②、小组交流:以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