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替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内容:苏教版十一册第89-90页的例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2题。教材简析本节课主要教学用替换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一一列举和倒过来推想等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在学习和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感受了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策略意识。通过解决例1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等量替换的策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一是能够由题意想到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或把“小杯”替换成“大杯”;二是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从而实现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意图。“练一练”依然是把一种物体分装在两种不同容器中的实际问题。与例1的区别在于,大盒和小盒的关系不是用分数表示,而是用差数表示。因此利用原题,改变条件将大杯替换成小杯或者将小杯替换成大杯后,原题中的数量关系就有了不同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重点)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难点)教学过程:一、智力填空1、课件出示○+○+○+△=10,△=○+○○=()△=()师:你是怎么想的?2、引入:刚才大家的讨论中已经蕴涵了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替换。(板书:替换)今天我们就学习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新授(一)教学例1(出示例题)1、读题:720毫升的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分析探索提问:从题目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你有办法解答这个问题吗?(不能,没有大杯和小杯的关系)师:老师补充一个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指条件: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你想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替换)你准备怎样替换?把你们的替换方法在练习纸上画出来。再算一算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做好以后,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替换的,准备好到前面来向大家介绍。)3、交流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替换的?(实物投影)1)A、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为什么可以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1个大杯的果汁正好倒满几个小杯?B、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为什么可以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6个小杯的果汁正好倒满几个大杯?回顾算法: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替换后一共有……,我们可以先求……,再求出……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替换后一共有……,我们可以先求……,再求出……4、检验谈话:求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检验。想一想可以怎么检验?指出:哦!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这样检验可以了吗?(我们还要检验小杯的容量是不是大杯容量的倍。)师: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5、小结谈话:解这题时,我们可以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来计算,也可以把小杯替换成大杯来计算,那你觉得这两种方法之间有何共同之处?指出:相同之处就是把两种杯子替换成一种杯子。板书:替换两种物体同一种物体我们是根据哪个条件进行替换的?(根据“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进行替换的。)大小杯的容量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板书(倍数关系)替换过程中什么没有变?什么变了?(板书:总量不变杯数变了)6、练习巩固:练习十七第1题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铅笔和钢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师:你准备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先在练习纸上填一填,再解答。想:把()支()笔替换成()支()笔。那么相当于用10.8元买了()支()笔。你是这样替换的吗?有没有同学把铅笔替换成钢笔来计算的?为什么大家都选择把钢笔替换成铅笔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