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牛郎织女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2.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学生能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重难点: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能正确默写。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初知课文大意,知道故事写的是牛郎织女之间从相识到相知、相伴,最后被迫相隔相望的爱情故事。一、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又肥又嫩(nènnèng)拽着(zhuàizuài)牛棚(péngpén)衰老(shuāisuāi)挣扎(zhēngzhēn)趁机(chènchèng)嫂子(sǎoshǎo)玉簪(zānzhān)心急如焚(fénféng)2.先理解带点的字,再解释词语的意思暴跳如雷心急如焚3.读一读,了解相关资料。(1)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指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被修改、添加、润色提升的一种文学形式。民间故事大多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2)作者资料: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3)诗词赏析:(见语文补充习题46页)4.建议阅读《孟姜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民间传说。5.预习过程中,你还有哪些有价值的问题?写下来课堂上与同学老师共同探讨吧?二、课堂研讨1.谈话导入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2.简介作者及体裁。3.预习情况反馈。4.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2)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3)指名全班交流,教师适当点拨。第一段:(1-2)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第二段:(3-5)牛浪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第三段:(6-7)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第四段:(8-10)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第五段:(11-12)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4.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三、当堂训练1.《西游记》童话故事《亡羊补牢》民间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神话故事《牛郎织女》寓言故事2.请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四、巩固练习1.仿照例词写词语霎时间()间()间()间心急如焚()如雷()如年()如故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选择一组造句。(1)织女()美丽贤惠,()心灵手巧。(2)天上()富丽堂皇,()织女并不喜欢。(3)织女()挣扎,()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在默读理清课文脉络,抓住课文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精读课文,着力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温故导学要想又快又好地复述课文,就得把握这篇故事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用下列词组来概括:名字由来→→树林相识→→→鹊桥相会。课堂研讨一、导入揭题1.读题。2.除了这两个人物外,还有哪些人对情节的发展影响很大?板书:老牛、王母找找几个人物之间关系,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